第(1/3)頁 實際上,在中午的時候,就有不少的民眾,直接去了皇宮外面大喊,祈求皇帝能早點赦免裕王世子。 宗室和勛貴可不是傻乎乎的花錢,他們也給百姓傳授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 比如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皇帝才能推翻苗炎的判決,所以該找的人不是硬心腸的苗太升,而是皇帝。 皇帝向來對民眾都很好,京城的民眾就尤其能感覺到。 因此去皇宮外面吼叫,他們不怕千牛衛拿著鞭子沖出來,每個人都直接抽一頓。 景和帝對此哭笑不得,卻又有些高興。 自己治下的老百姓對是非觀念、大是大非分得很清楚,敢于抱不平,證明自己這么幾十年來的教誨有用,自然也是值得高興的。 哪個皇帝喜歡老百姓麻木不仁? 哪個皇帝不喜歡老百姓勇于任事,善良可愛呢? 他也沒遲疑多久,第二天便宣布讓朝臣們討論。 重新討論。 從這點就可以看出,景和帝的聰明之處了。 之前朝堂上是群情激憤,起碼數百名朝臣都在激烈上奏要嚴懲裕王世子,弄得他只能假裝生氣的離開。 如果當時朝堂上能形成一種“小懲大誡”的氛圍,比如說罰俸祿啊、禁足啊等等,說不定景和帝都已經同意了。 正是因為沒辦法達成統一意見,而且群情激憤,所以景和帝才不得不屈從,將柳銘淇送到帝京府衙門受審。 但,此一時彼一時。 自從“舍生取義”這個大比格一出,柳銘淇事實上已經站于不敗之地。 景和帝還給了儒家學子們一天的時間,讓“舍生取義”在他們之中發酵。 不出所料,第二天站在朝堂上的朝臣們,比起上一次的叩宮上奏要多得多。 在京的官員,儒生一系的來了一千三百多人,許多都是不夠品階的,只能站在垂拱殿外面。 沒辦法。 垂拱殿也只能容納三百多人而已。 在京官員一共兩千多人,除去法家學子和墨家學子,儒家官員也就是一千六百人上下。 如今絕大部分都來了,由此可見“舍生取義”有多么大的威力。 孟子大大的確是繼孔子之后,最大的王炸?。? 人多勢眾,特別是在萬眾一心的情況下。 因此朝議上面,儒生官員們占據了絕大的優勢,雖然前幾天猛烈抨擊柳銘淇的王智耿、談森瑜等人不好意思前來,但是只要到了的,都齊齊為柳銘淇喊冤。 在這種情況下,苗炎等法家官員根本是被淹沒在滔天浪潮之中。 如果遇到別的事情,苗炎絕對不會怕他們人多,了不起你們把我罷官,或者殺了我,別想讓我屈服。 可這一次皇帝提前給他打了招呼,這才讓柳銘淇去帝京府衙門受審的,苗炎不能言而無信。 所以整個朝議期間,苗炎基本上沒有什么話語。 景和帝詢問他的時候,他倒是一如既往的“反對”、“不贊成”。 但贊同赦免柳銘淇的聲浪太高了,法家的這點意見根本就忽略不計。 僅僅是在快到中午的時候,朝議便出了結果。 景和帝正準備滿臉欣慰的下旨,赦免裕王世子柳銘淇,本來偃旗息鼓的苗炎,卻又站在了垂拱殿正中。 “苗愛卿,你這又是作何?”景和帝微微皺眉,心想你不會又給我整幺蛾子吧,咱們都說好了的。 眾位儒家官員紛紛怒視于他。 充當了一兩個時辰木偶的苗炎站出來,卻讓不少法家官員精神一振。 他們以為在最關鍵的時候,苗炎會像是以前一樣,力挽狂瀾,維護法家的尊嚴。 苗炎不慌不忙,“陛下,歷來重罪犯人,都有以功抵罪之說。臣以為,裕王世子犯罪甚重,如果沒有很好的功勞來彌補,就這么輕飄飄的赦免,是對我大康朝法制的蔑視,臣不能茍同?!? 景和帝聽懂了他的意思,大家也聽懂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