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下寺村,屬于盞嘎村這個大村下邊的一個組。 由于從盞嘎村,去下寺村,全都是山路。 陳叔的車子,只能停在盞嘎村附近。 所以。 張易和陳叔收來的那些東西,在裝車的時候,被盞嘎村的人見了。盞嘎村的人,非要讓張易和陳叔到他們村也看看。 說他們村,也有很多好東西。 盞嘎村,那種老建筑很多。 其中有很多都是那種青磚瓦房,可以看出來,這個地方在清末民國時期,可能還是相對富庶一些的村子。 但是。 相比下寺村,這個盞嘎村交通是比較方便的,旁邊緊鄰省道。 在陳叔看來,這樣的村子,那些鏟地皮的是絕對不可能放過的。所以,村子里一般都不會剩下什么好東西了。 但是盛情難卻。 張易和陳叔只好去走一趟。 果然。 到了村里,村民們拿來了很多東西,但基本上一看就是贗品。 那銀錠,白花花的,做的很規整,底下連蜂窩狀的氣孔都沒有。 古代的銀錠真品,往往做的都不是那么規整的。 因為是澆鑄而成的,銀化成銀水之后,會吸收空氣中的氧氣,在冷卻的過程中,會在底部形成大大小小的氣泡。這些氣泡會在銀錠底下,撐出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氣泡,這是傳統澆鑄工藝,一定會留下來的特征。 有蜂窩不一定是真的,但沒有蜂窩的銀錠,一定是贗品。 更有甚者,拿了個銀錠,居然連銀都不是,仔細辨認,就是一塊用錫做的銀元寶。 各種瓷器類的東西也有,但很明顯,時代特征紊亂,這個朝代的風格,那個朝代的款,那釉色,很明顯就是現代的化學釉,假的十分徹底。 十幾件東西看下來,沒一件是真的。 很顯然。 這個村子,已經不知道被鏟地皮的“洗劫”過多少次了。 村民們拿出來的這些,所謂的老物件。 要么就是那些鏟地皮的人,賣給這些村民的。說這銀錠很不錯,到時候有人來收的時候,可以賣出去,能賣出高價。 要么,索性就是那些鏟地皮的買通村民,故意在這個村子里埋的雷。 古風很濃,而又看似很落后的村落。 就是那些鏟地皮埋雷的好去處。 如果不懂的話,到農村收東西,很容易踩到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