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大唐農圣》
第(1/3)頁
在后世的荊湖地區,每到臘月,百姓家里肯定會制作幾樣吃食,一種是熬麥芽糖做麻葉子,一種是發面炸餃子,這種餃子,不是北方吃的煮餃子,蒸餃子,是在發好的面里面加入鹽,或者糖,或者切碎的蒜苗,搟成面皮之后,切成小片,從中間劃開一個口子,將面皮的一頭從中間的口子里翻過去,然后放在油鍋里炸香脆的翻餃子。
而通常大家在炸這種翻餃子的時候,還會炸另外一種食物,當地人土話音譯叫做‘玉臘片’,也就是后來人們俗稱的薯片,有用紅薯炸的,有用土豆炸的,方法都一樣。
就是把煮熟的紅薯或者土豆去皮,在一張鋪有蒸布的門板上,用搟面杖或者刀背,按壓抹平,將其晾干了之后,切成小片,放在油鍋里炸的香香脆脆的,等其冷卻了之后,和翻餃子一樣,裝進用大米爆出來的爆米花里面,能保證其香脆不改,只要扎好袋子的口,吃到第二年夏季都沒問題。
孫享福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做這東西,放了寒假,他會專門去各家趕趟,幫忙翻餃子,炸玉臘片,其實就是圖吃個新鮮的,直到大學時期,超市開始下鄉之后,當地這種自制吃食的活動,才逐漸減少,甚至消失。
所以,把紅薯,土豆這些東西,制作成吃食,難不倒孫享福,就是制作紅薯粉,其實跟山南道這邊制作米粉的工序差距不大,無外乎清洗,粉碎,過濾,曝曬,打漿糊,漏絲而已,都是這個時期,通過一些木制工具能夠做到的。
沒幾天,幾百畝試種田的紅薯,玉米,土豆,花生,番茄等作物全部收獲完畢之后,留了一部品相較好的做種,剩余的大部分都裝了船,其中,還有不少,被制作好的紅薯粉,薯片,玉米面等吃食。
然之后,整個嶺南的隊伍就起行了,加上兩千余去江陵參加運動大會的運動員,以及被阿月訓練出來的三千多去江陵城獻歌舞的百姓,文工團員,整個船隊共有三百多艘大船,很是龐大。
此時的西域諸國的代表團隊,才剛剛到達山南道境內,李承乾可是把他們消費的夠夠的了,但是,他們基本沒有抱怨,從進入大唐境內以來,長達近八個月的行程,一點也沒讓他們感到厭煩,因為,看的越多,他們學到的東西也越多,大唐對于城池的規劃,百姓的管理,對于他們來說,處處都是學問,尤其是看到那些長滿綠色草皮的大堤的時候。
“天吶,你們大唐,都是靠這樣的高坡,來防止水患的嗎?”
船隊在江面上走了一個多時辰了,兩岸能夠看到的景色,都一直是這些高度,坡度一致的綠色大堤,希拉克略等人即便是有些不相信,但是,也猜到了,這些大堤,都是人工筑建的。
此前那條長達千里的人工運河,已經讓他們驚嘆不止了,他們從沒想過,這個東方的帝國,會因為運輸需求,而開挖一條這么長的大河,其中的工程量,他們簡直無法想象。
而現在,看到這些垸堤的時候,他們就更加懵逼了,以工程量來算,它甚至遠遠的超過了大運河,這可是幾百萬勞工,好幾年時間才弄出來的杰作。
看著這些土包子們慢了不知道幾拍才爆發出來的震驚,李承乾很有點得意,那些翻譯官給他們講解的說辭,他也聽在了耳中,解釋的太含糊了,李承乾感覺起不到作用,目前,大唐需要向所有人展現自己的強大,這樣,之后的統一之戰,就會有更多的人望風而降。
于是,他開口接過話道,“這些垸堤,除了防止水患,分流江水,使水利灌溉更加穩定,水路交通更加發達之外,還是連通各縣的道路,通過整體的設計規劃,形成網絡之后,能夠使整個山南道湖區的整體農業效率提升很多,是這里最重要的基礎建設,正是因為它的存在,才造就了這里的水稻天下第一的產量。”
‘基礎建設’這個詞,已經不止一次的出現在希拉克略這些人的耳中了,大唐的水泥道路,被他們說成是基礎建設,運河也被說成是基礎建設,眼前的這些垸堤,也是被說成是基礎建設,看來,大唐發展如此迅速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注重基礎建設。
而且,在他們看來,這垸堤還不止有這么點好處,堤坡上每隔數十米就會出現一頭的耕牛,就是以這堤坡上的草料為食。
至于李承乾所說的天下第一,大多已經有一些漢語基礎的他們,也聽懂了,沒有人會懷疑這個稱號的真實性,他們只是想見識,見識,所謂的天下第一高產的水稻田,到底是個什么樣子。
于是,希拉克略道,“不知道太子殿下,能不能帶我們去看一看這天下第一的田地?”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塔河县|
九江市|
康平县|
名山县|
错那县|
云安县|
德州市|
高唐县|
丁青县|
东莞市|
巩义市|
秭归县|
泰顺县|
康保县|
汉川市|
平谷区|
贺州市|
穆棱市|
临桂县|
扶风县|
阿尔山市|
改则县|
承德市|
乌拉特前旗|
孟连|
湘潭县|
蒲江县|
游戏|
邹城市|
吴堡县|
巍山|
特克斯县|
保亭|
绥滨县|
漳州市|
筠连县|
东乌|
麦盖提县|
六盘水市|
富蕴县|
鄂伦春自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