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大唐農圣》


    第(1/3)頁

    李世民辦事從來就沒有什么新意,同樣的套路,他能用很多次,試驗田第六季的畝產報上去之后,他馬上來了封賞的旨意,落實了孫享福的嫡次子孫康九垸縣公的爵位,同時,跟他打了個招呼,繼續奉旨種稻,明年,第一期水稻種植全部結束,新一屆的王爺培訓班會給他送過來。

    畝產十一石,這個產量在以往來看,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現在,看到這個產量的時候,居然沒有人覺得奇怪了,因為,大家已經習慣性的信任孫享福能種出更高產的水稻,他就算種出再高的產量,大家也覺得是應該的,朝堂大臣們可能會因此在公開場合稱贊幾句,普通百姓,則是淡然一笑,對自己的未來更加放心一些,產的糧食多,他們餓肚子的幾率也小了。

    來山南道趕工的北方民工如期而至,今年,他們又學乖了,想要從九垸縣帶些新稻種回去種植,孫享福都批準了,只要是專程過來要稻種的,每人免費給他們送幾斤,反正對于九垸縣來說,幾斤稻谷又不值多少錢。

    北方的水澆地雖然少,但多少也有一些,雖然那邊的百姓吃慣了面食,但偶爾吃一下米飯,調劑下口味也不錯,當然,他們來領稻種的原因,還是因為這邊的稻種產量能比他們種的麥子多收一倍。

    在制作有機肥,精耕細作的技術日益得到推廣,新式農具和耕牛得到普及,還有四進制種植管理技術等多方面推進的作用下,北方百姓種植單季小麥的平均畝產,終于突破了五石,達到了六百多斤,由于北方的田畝面積,沒有像九垸縣這邊改革,以后世的田畝大小來算的話,他們的畝產應該達到了七百斤,這算是在肥料沒有進行化工改革之前的一個極限,當然,這與大唐選擇大面積退耕中下田也有關系。

    這些北方的上田本就因為每年被冬雪覆蓋的時間長達幾個月,能夠得到足夠的修養時間,一年只種植一季的話,即便是打理的不怎么精細,也能出這么多的產量。

    韋挺在農部的三年任期,也就干了這么一項政績出來了,把大唐現有的大部分中下田都退耕了,所以,十月,關中入冬,朝臣們開始窩在宮中開統計大朝會的時候,他上報的全國田畝數量大面積減少,還一副喜滋滋的樣子。

    現在大唐本土,算上安西大都護府今年開出來的一千多萬畝軍屯田,也不過是一億二千萬畝,分攤到新統計上來的一千二百萬戶家庭,每戶大約是一百畝,分攤到每個人,大約三十多畝,當然,大唐現有的三千八百萬人口,也不是個個都種地,耽摩道,以及海外諸島的數百萬人口,基本就不種地,士,工,商,醫,多個職業階級,也基本不種地,再除去不能參與勞動的小孩,大唐真正種地的人口,其實只有一千萬左右。

    用一千萬人口,種植一億兩千萬畝地,平均每人一百多畝,顯然是種不過來的,可偏偏,今年就種下來了,究其原因,有幾種情況。

    首先,就是像善陽的那些花田,定襄的那些青儲飼料田,燕麥田,基本不需要多少人手,幾十戶百姓,就能打理好幾千甚至過萬畝,每年開春,騎著馬撒完,等長起來了,趕著割草車不斷的收割就行。

    其次,就是像蜀中,關中,許多用作果園的田地,也不需要年年都打理,只在收獲的時候,組織一撥人手,去勞作一番就成。

    像嶺南道這邊,果農甚至全部都是兼職的,他們只需要到了季節,去野生的水果樹林采摘水果就成,這些方面,差不多就減除了三千萬畝左右。

    剩下的九千萬畝,其中各軍的軍屯又占掉了三千萬畝,在擁有精良農具,和較高勞動力的軍隊的集體組織下,耕種的效率會比普通民眾高很多,尤其是種植只需要在播種初期耕地,播種,到收割時期收割的小麥,糜子這樣的糧食作物的時候,一百多萬軍隊,耕種三千萬畝田,其實還顯得很輕松。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浦区| 涪陵区| 平安县| 黎平县| 海淀区| 凤冈县| 宝清县| 灵山县| 贺州市| 尉犁县| 黄大仙区| 临朐县| 济源市| 田东县| 罗定市| 宁陵县| 五华县| 曲水县| 北流市| 诸暨市| 浙江省| 靖江市| 福海县| 邳州市| 永春县| 鄂托克前旗| 唐河县| 睢宁县| 江孜县| 绵竹市| 新郑市| 金山区| 惠东县| 海宁市| 碌曲县| 沙洋县| 渭南市| 安阳市| 鹿邑县| 乡城县| 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