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大唐農圣》
第(1/3)頁
說到世家,現在朝堂上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五姓七家系的官員,平時基本都不主動跳出來說話了,他們只是根據事情,默默的站向對自己有利的一方,絕不出頭。
從王圭被罷免了侍中之位后,五姓七家系根本沒有一個堂部主官級別的人物在朝堂上當政,他們居然也甘于接受這種現狀。
反而是那些二三流世家背景的人,現在在朝堂上比較活躍,各部的侍郎,郎中等關鍵的位置,基本都是被他們這些人把持,像農部這樣的衙門也不例外。
出自京兆韋氏的韋挺,是農部在京當值的最高級別官員,孫享福這個尚書,基本上是個只管技術的甩手掌柜,農部的另一位主要領導李公淹,則是全國各地的快跑斷了腿,他要推進農部的組織構架在全國州縣鋪開,以及落實各個地方有關農業的項目。
這就給了許多人一種五姓七家淡出朝堂,潛心發展,二三流世家背景的官員,占據朝堂的假象。
當然,要是有人出來彈劾太子少師,農部尚書孫正明,這種級別的高官,大家還是會覺得覺得意外的,不過,更多的可能是欣喜。
因為孫享福本人,以及他的關系戶,都是那些功勞多到燒手,皇帝都頭疼怎么封賞他們的頂尖勛貴團體。
而這由于這些人占據了最高的位置,低一層次的官員,就總想要掀翻他們,他們若是不走,朝堂上的大多數官員,就無法上位,可沒有人愿意做千年老二,一直看別人臉色行事。
韋挺作為孫享福在長安的代言人,對于一些該了解的情報,自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可是,他并沒有打算阻止某些人跳出來。
“臣彈劾山南道大總管孫正明,施政不當,將山南道地區數個受水災較嚴重的州縣的糧食,全部抽調一空,致使當地流民成災,州治,縣治敗壞,請陛下明察。”
現在的朝堂上,除了有極不正確的政治事件,一般是不會有官員喊出‘彈劾’兩個字的,這兩個字自法部成立以后,在朝堂上的意思,就是‘指責’,一般來說,不是掌握了確鑿的證據,是不能隨便‘指責’的,因為,沒有經過法部批復,刑部取證調查,而無中生有的指責別人,尤其是上官,是要受到懲罰的,輕則降級罰俸,重則直接罷免。
孫享福在山南道的所做所為,在武士彟回到長安之后,李世民就心知肚明,所以,突然聽到這個彈劾的時候,李世民的眉頭就皺了起來,想到了此前韋挺找自己所奏之事。
看彈劾的人好像早有準備的樣子,同樣也早有準備的李世民倒是想看看他們玩的什么花樣,開口向那出班彈劾的法部郎中蔡濟道,“你越級彈劾,可有明證?”
“回稟陛下,臣這里有當地各州縣的法官,以及鄉紳族老委托遞交上來的陳情書,陛下一觀便知。”
很快,蔡濟手上的一本折子,便交到了內侍手中,其實,這種不通過中書,直接在議政的大殿上給皇帝上折子的舉動,是有些不合規矩的,但法部官員有在朝班直接奏事匯報工作的特權,只是,要使用這個特權的時候,屬下一般會跟堂部的主官打個招呼。
看魏征一臉懵逼的樣子,李世民就知道,這蔡濟應該是沒有跟他打過招呼,現在魏征的主要工作任務是調研周邊少數民族,和新納入大唐管轄的疆域的風土人情,制定相應的法律,忙的是不可開交,可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就大唐內部政治上面的事情發言了。
奏章上所列舉的內容十分詳盡,各州,各縣,被孫享福調走了多少糧食,價值幾何,因為水災,沒有糧食賑濟,有多少當地百姓變成了流民,在災后沒能回到當地居住,生產。致使各州縣有多少土地因為沒有人力耕種,而空置,會給當地財稅造成多大損失等等,一條條寫的十分清楚,或許在一些無法具體計算數字的方面有些夸張,但說到的問題,差不多也是確實存在的,奏折上有數百當地鄉紳族老的簽字作證。
李世民看完之后,照例將這封奏折交給房玄齡等人傳閱,片刻之后,他態度不是很明確的向大臣們問道,“諸卿以為,當如何處置?”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英县|
五家渠市|
祁东县|
陇川县|
连平县|
济阳县|
洮南市|
东光县|
双桥区|
扶余县|
南丹县|
抚松县|
天全县|
双江|
龙井市|
孟州市|
五指山市|
砚山县|
阿克苏市|
教育|
洪洞县|
阜宁县|
新平|
济南市|
梅河口市|
平阴县|
长丰县|
济宁市|
纳雍县|
九龙县|
重庆市|
鱼台县|
巴里|
陵川县|
视频|
卓尼县|
九寨沟县|
夹江县|
马公市|
克拉玛依市|
巴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