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畢自嚴則將兩份奏疏舉過了頭頂:“陛下誤會了!” “老臣這兩份奏疏,一份是奉旨擬的,一份是老臣上的一道,關于請陛下準臣回山東,立一所與經濟貿易有關的大學!” “老臣愿拿畢生積蓄,老臣在官營產業之宏利,為大明培養更多懂錢法的才俊,如此也算是造福鄉梓,老臣認為,鄉梓若有名校,便會人杰地靈,從而富庶起來,另外,老臣也欲將平生所知之錢法傳授于人,懇請陛下準予。” 朱由校承認,畢自嚴的確算是這個時代很卓越的經濟學家,已是著作等身,如果真要去教書育人,也的確利于國家和民族。 于是,朱由校笑了起來:“難得你有如此心思!準!把奏疏都拿來了吧。” 說著,朱由校就令道:“朱筆!” 王承恩便將朱筆承了來。 朱由校接過朱筆后就開始親自批閱畢自嚴的奏疏。 第一本奏疏,是畢自嚴上疏議定國本的,朱由校直接批了個“真是年老昏聵,罷官奪職,保留爵位,致仕回鄉!” 第二本奏疏,是畢自嚴懇請準他在山東建國立經濟類大學的,朱由校也直接批道:“準!著山東督撫、學政與地方府縣官予以配合。” 至此,天啟朝的第三任首輔便這樣離開了朝堂。 只是這次不是殉職,而是被罷官還鄉。 不過,這個罷官還鄉是令畢自嚴欣喜的,當他出來時,就不由得松了一口氣。 在看見依舊圍堵在宮門外等他的一幫文官時,他倒也不再感到害怕。 “元輔!如何?” 張天植問了一句。 “元輔不會沒有提立國本的事?” 王崇簡也跟著問道。 畢自嚴則直接把自己被罷官還鄉的奏疏遞給了他們:“自己看看吧,老夫已直言立國本,方使天下安的事,陛下龍顏大怒,我這奏疏剛一上,就被批革職!” “告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