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十九章-《小豆蔻》


    第(1/3)頁

    前夜沒睡好,又在破廟呆了一夜,明檀肉眼可見地憔悴了不少。

    不過她沒喊累,稍歇了兩個時辰,次日一早,又跟著江緒一道去海邊漁村,打聽桐港近些年海上風浪到底是何種情形了。

    明檀先前分析過桐港的開港難處,大差不差,無非就是桐港本地過于貧苦,各類基礎條件都有所欠缺,還有就是海上風浪變幻無窮,兇險莫測。

    其實前者只要朝廷愿意撥款,大力扶持,窮鄉僻壤想要改頭換面也不算難事,后者才是桐港能否成為下一個靈州港的關鍵所在。

    怎么說呢,桐港這地方是真窮,從里到外,從鎮到村,窮得如出一轍不分你我。

    海邊漁村破亂不堪,海水咸腥,日頭全無遮蔽,明檀掩著面紗,都覺得自個兒的臉被曬得火辣辣生疼。

    江緒早先就已調過桐港的地方志,桐港雖一直不甚富裕,但往前追溯兩朝,也沒差到這個地步。

    桐港變成如今這般模樣,還是應從太宗年間,桐港海壩年久失修,海潮潰堤說起。

    海壩潰堤是大事,但只對鹽場重地來說是大事,桐港這種小地方,潰堤也就潰堤了,上頭官員不重視,依例往上報了報,沒有下文便也無人追著要個下文。

    潰堤之后,暴雨時節海潮大漲,海水倒灌,周遭原本肥沃的農田被海水侵蝕,板結泛白,無法再繼續耕種,隨之而來的自是大面積的饑荒。

    太宗年間那場饑荒,逼得桐港的年輕人不得不出走家鄉,另謀生路,只余年邁無力者留守,桐港肉眼可見地日益衰敗。

    時至今日,桐港海壩也未修補,每隔幾年便要決堤倒灌一回。全州官員對桐港從無關注,只覺得僻壤人稀之地,連路都不必多修。

    諸般種種,也無怪乎這地方窮困難脫了。

    江緒與明檀在漁村一連打聽了幾家,一提到出海就都連連搖頭,直說海上風浪大,去了就是送死。

    還有村民熱心,和他們說起過往出海無歸的例子。

    什么村里有哪家的男人想出海掙銀子,一去就是幾年沒回,全無音訊,前兩年媳婦兒不等了,改嫁到鄰村,又生了個大胖小子,某回海潮沖上船只殘骸,那媳婦兒認出船上物件便是先頭男人的,還狠哭了一回。

    這種出海遇難的事兒從前數不勝數,如今倒少了,存著去海上掙銀子心思的都想方設法去了靈州,留下來的多是些老弱婦孺和懶漢,打漁打獵,能混口吃食就成。

    這些事兒獵戶家的劉嫂也粗略說過,明檀耐著性子,又問了問海上風浪的具體情形。

    可一問到這,村民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多是說海鬧的時候電閃雷鳴,海潮翻涌,漁船一下子就打翻了之類的,可嚇人得很。

    明檀不知想到什么,換了個方式問:“那大娘,你們家在這兒住了有多久了呢?”

    住了有多久了?

    大娘細細回想了下,忙道:“我娘家在隔壁村子,我男人家在這,兩屋祖墳都在山上哩,祖祖輩輩好幾代了!”

    明檀聞言,點點頭,若有所思。

    待大娘離開,兩人繼續往村邊礁石處走。

    明檀邊走邊梳理道:“雖然他們都說海上風浪大,隔幾年還會海潮倒灌,可在這兒祖祖輩輩住了好幾代,想來這風浪也沒有他們所說的那么厲害。

    “靈州港不是也有風浪么,喻大人還拿這事和你賣過慘,可我在靈州之時套過知府夫人的話,似乎只要船隊經驗豐富,能準確觀測海上天氣,還有在船只建造上多下些功夫,出海也不是難事?!?

    江緒“嗯”了聲,負手立在礁石前,遠眺道:“海潮倒灌乃決堤所致,沿海之地多有此災,靈州港若無堅實堤壩,一樣也逃不過,只是不是海溢即可?!?

    “海溢?”

    江緒解釋:“海溢之災,非人力可抗,史書有載,海溢多由地動引起,若此地有海溢之險,無論如何也不可開港?!?

    明檀此前從未聽過海溢,但聽起來和海上的大洪災差不多?她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其實在圈定桐港之前,我也考量過其他的沿海城鎮,其中不乏地理位置遠勝桐港之處,只不過這些地方的地方志上多載地動前跡,溯史而觀,地動之處必不會僅此一回,長遠來看,都不宜開港。桐港無此前史,如今實地而觀,也無出入?!?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许县| 东辽县| 陵川县| 金湖县| 桑日县| 乳山市| 五原县| 英德市| 诸暨市| 万山特区| 蕉岭县| 津南区| 潼南县| 临洮县| 永吉县| 乌海市| 南阳市| 益阳市| 合江县| 祁东县| 大埔区| 镇宁| 视频| 邳州市| 万年县| 夹江县| 芦溪县| 铁岭市| 阜平县| 南昌县| 阜新市| 正镶白旗| 巍山| 大同县| 隆子县| 隆子县| 阳新县| 万荣县| 香格里拉县| 道孚县| 安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