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策略大師-《鋼鐵火藥和施法者》
第(1/3)頁
赫德人還在攻城,將軍突然駕到,杰士卡明顯有些慌張:“您……您怎么來了?”
“我?”塞克勒一拳敲在中校的左胸上,咬牙切齒道:“老子來給你.頒.嘉.獎!”
將軍的手挪開,眾人才看到杰士卡胸膛上多出一塊金燦燦的勛章。
“先生們!”安德烈看準時機,揚起頭盔大喊:“為杰士卡中校歡呼三次!”
“萬歲!”
“萬歲!”
“萬歲!”
指揮部內其他士兵紛紛摘帽喝彩、齊聲歡呼。
唯獨杰士卡本人的笑容十分勉強——因為勛章后面的針扎進肉里很疼。
梅森和溫特斯也被緊急召到隊部,塞克勒倒是沒向百夫長發火,和顏悅色給兩位尉官授勛。
溫特斯雙耳被大炮震得嗡嗡響,他根本就沒聽清塞克勒在說什么。
接過綁著紅繩的嘉獎令、低頭讓將軍把勛章掛在脖頸,他又匆匆趕回堡墻。
象征[英勇無畏]的三枚利劍勛章——兩銀一金——由塞克勒親自頒發,表彰杰士卡部對于特爾敦大營的英勇突襲。
無論金銀勛章都用青色絲帶系著,背后有卡針,可以別在衣服上。
雖然杰士卡平日從不刻意親近下屬,但是從實際行動來看,他還是很愛護手下的百夫長。
中校向總部匯報時筆下留情,沒有寫“理查德·梅森中尉迷路”如何。
只說是回撤路上為甩掉追兵,大隊向北繞行,誤打誤撞發現敵人大營。
可是故事講的有一點瑕疵:依照赫德人的習慣,他們會在距戰場十里處披甲、換馬、給弓上弦,所以營地至少也設在十里之外。
繞路?如何能繞到十里外?
按溫特斯的想法,就說是“撞見赫德偵騎回營,一路尾隨其后”,至少邏輯上合情合理。
不過羽毛筆在杰士卡手里,中校不想過多吹噓。
在報告里,中校也壓根沒提祭天金人這碼事——因為金人還埋在坑里。
只說是繳獲一些祭器和旗幟,并給總部送去幾件做證明。
祭器、旗幟都是虛的,實打實也是最重要的戰利品是那幾千匹赫德馬。
特爾敦部的馬群被溫特斯用一發威力加強版[驚駭野獸]嚇得四散奔逃,大部分都消失在夜色中,只有少部分被收攏起來。
俘獲的馬匹被帶到匯流河南岸,千百成群,做不得假。
不過巴德檢查馬匹之后,給出的評價是“不堪用”。
首先,最好的戰馬都已被赫德騎兵牽走,留在大營的戰馬品相本就較差;
其次,赫德馬體型不夠高大,按照帕拉圖騎兵的標準,這些馬哪怕是給輕騎兵用也有點矮;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季節不對。
背后有龐大的農耕社會做支撐,帕拉圖戰馬可以吃料,而生活在荒原上的赫德馬主要靠吃草。
赫德馬在冬天覓食本就困難,要靠打的草料和秋天攢下的膘過冬——這也是帕拉圖專挑冬季、早春開戰的原因之一。
冬季馬匹持續掉膘,春季母馬臨近產駒,正是赫德諸部最虛弱的時候。
[注:因為馬的懷孕周期有11個月,赫德諸部又缺少暖房馬廄,所以秋冬季降生的馬駒難以成活,他們會盡量讓母馬在溫暖的春夏交配
特爾敦部在這個季節集結出征,雖然打帕拉圖一個措手不及,但他們也絕不會好受。
從這些赫德馬身上就能看出端倪:俘獲的赫德馬腹部癟癟的,肋骨一條一條凸著,下鍋都嫌瘦。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学|
泸水县|
嵊州市|
彭州市|
天峨县|
莆田市|
桦南县|
黄骅市|
沅江市|
射阳县|
永登县|
大港区|
富源县|
通化市|
崇左市|
新沂市|
榕江县|
崇义县|
新龙县|
福海县|
双辽市|
漯河市|
武冈市|
大竹县|
棋牌|
洛宁县|
浪卡子县|
子长县|
陵川县|
河东区|
农安县|
建德市|
同江市|
迭部县|
兰考县|
洛阳市|
瑞丽市|
冕宁县|
泸定县|
博白县|
秭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