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工兵中校和補鍋匠-《鋼鐵火藥和施法者》
第(2/3)頁
然而在城外,維內塔人也在如火如荼地修墻。
塔城最優越的防守條件不在于城墻,而是地基。整座城市坐落在一大塊火山巖上,巖石風化產生的土壤都被強勁海風吹到了地勢更低的地方。
所以城市周圍土層極薄,甚至薄到無法耕種,土層之下就是堅硬的火山巖。攻城方既無法挖掘塹壕靠近城墻,也無法使用坑道爆破的方式摧毀城墻。
攻城部隊必須經過城墻前方那片堅硬的開闊地,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完全暴露在守軍的遠程火力下,被彈跳的炮彈和橫飛的鉛子、箭矢殺傷。
然而人被逼急了,什么辦法都想得出來。
被調到筑路對策本部的工兵中校塞巴斯蒂安·沃邦椅子還沒坐熱就被叫回了圍城前線,被兩位少將逼到角落的沃邦中校絞盡腦汁想出了一個替代方案:既然不能挖溝,那就修墻,在地表上造塹壕。
簡單來說就是修筑兩側墻的甬道,雖然這樣做遠比挖掘塹壕費力氣,但也是目前唯一的辦法。
雷頓聽了沃邦的方案,當即拍板:就這么干!
在羅斯特·雷頓眼中“寧在一思進,莫再一思停”,有點事情做總比干看著敵人挖溝強。
然而這個拍腦袋決定的方案可操作性極差,落到實處后就出現了大量的工程難題。
首先,這是在敵人眼皮下面修甬道。敵人也許會容忍維內塔軍在半公里外圍城,但絕不會容忍維內塔軍繼續修筑靠近城市的甬道。
挖溝有天然屏障可以阻擋直射火力,然而修墻不行,而且夯土墻的修筑效率也太慢了。
一面被敵人拿大炮轟,一面用墩子夯土,任誰也沒有這么堅韌的神經。
得虧沃邦急中生智,從修水壩的工程技術中得到了靈感,臨時發明了一種創新性的筑墻方式。
沃邦中校就地取材,用島上樹林中密布的藤蔓和柔韌樹枝編成大致呈圓柱形的籠子,先在籠子里裝入大塊碎石,再用小塊碎石填縫,最后用泥土壓緊。
把籠子平放到地上一層一層壘起來,就可以迅速構筑成臨時的墻壁。
籠子的長度就是墻壁的厚度,一米長的籠子構筑成的墻壁足以抵擋火槍和輕型火炮的射擊。
雖然這種粗劣結構的墻壁肯定時間一長就會垮塌,然而誰也不指望它們能永遠屹立在大地上,能堅持到攻城戰結束就夠了。
為了讓士兵能夠更安全的施工,沃邦中校又發明了一種“移動墻”。
即在農家大車上裝滿泥土,推到施工位置前面卡死車軸,形成一道臨時的遮蔽墻。
這種移動墻不僅用來阻擋敵人的炮彈,同時還可以阻擋敵人的視野,工兵則在墻后迅速用一籠籠土石修筑甬道。
等當前位置的甬道修好后,大車繼續往前推,再在下一處位置繼續作業。
當威廉·基德看明白維內塔佬在搞什么鬼之后,立刻下令炮擊正在朝塔城延伸的維內塔工事。
維內塔人的工事離城墻只有五百米左右,這個距離哪怕是三磅、四磅的輕型火炮也能做到近似精確。
三角堡上的四磅炮率先開火,四磅重的鐵球呈拋物線在維內塔人的頭頂飛過,遠遠落在了壘墻后面,除了空氣和大地什么也沒打著。
炮手見狀立即調整墊在炮管尾部的木楔,重新裝填完畢后,四磅炮第二次怒吼。
這次炮彈直接命中了裝滿泥土的四輪大車,鐵炮彈擊破了車板,深深地陷在土里。
大車車身顫抖了一下,輪軸和輪輻在巨力沖擊下發出了呻吟般的應變聲,其中一個車輪的輪輻承受不住,折斷了。
四輪大車朝一角栽倒,另一端高高翹起,泥土灑落了出來……然而也就這樣了,維內塔人把大車拖走,又推了一輛上來。
炮手又一次調整角度,這次炮彈從四輪大車的車身下方飛過,理論上應該能打死幾個車后的維內塔佬。
然而敵人仿佛是不會流血的石頭一般,沒有絲毫動搖,繼續著甬道的修筑。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口市|
聂荣县|
木里|
高阳县|
连南|
隆子县|
玛多县|
镇康县|
信宜市|
章丘市|
怀安县|
新疆|
翁牛特旗|
青河县|
随州市|
家居|
江都市|
阜宁县|
奉新县|
榕江县|
天祝|
辽阳县|
林口县|
桓台县|
逊克县|
苍山县|
嵩明县|
凤冈县|
毕节市|
两当县|
子长县|
临猗县|
桂平市|
什邡市|
楚雄市|
揭阳市|
江门市|
隆昌县|
萍乡市|
松滋市|
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