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朝廷統計戰功,分封在討伐黃巾軍、黑山軍、西涼叛軍等賊勢力立下赫赫戰功的功臣。 皇甫嵩被封為左車騎將軍、槐里侯,負責討伐西涼叛軍。 西涼人閻忠勸皇甫嵩趁著威震天下的機會,南面稱制,皇甫嵩不用其計。 騎都尉徐天被封為常山相,原常山相孫瑾入朝為官。 朝廷令徐天接替孫瑾,盡力討平黑山軍。 同是騎都尉的曹操,因為討伐黃巾之亂,立下戰功,朝廷欲遷曹操為濟南相。 不過經過曹操一番運作,朝廷又改封曹操為東郡太守。 孫堅討伐黃巾軍、西涼叛軍有功,但因為前去討伐長沙叛賊區星,故暫時沒有封賞,擬定孫堅討平長沙叛賊后,出任長沙太守,清剿叛軍殘余。 董卓斬黃巾軍張寶,又參與擊敗西涼叛軍,加上資歷老,遷破虜將軍、斄鄉侯。 董卓似乎有些不滿,屢次上奏朝廷,請封涼州刺史或者并州刺史,并且不愿意放棄兵權,將討伐黃巾軍的漢帝國精銳牢牢地控制在手中。 董卓并非大腹便便的無能胖子,與羌人部落打交道的他深刻地知道兵權的重要性。 兵權的背后是力量。 擁有力量才有話語權,不被眾人輕視。 相反,失去兵權,他董卓不過是一介武夫而已! 朝廷賜予董卓的所有封賞,董卓一點不留,全部發放給眾將士,拉攏人心。 不得不說,董卓對自己的部下沒的說。 只要不貪圖董卓的女人,當董卓的部下還是很滋潤的。 一時間,董卓麾下的西涼兵馬和北軍五校感恩戴德。 北軍五校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蠻族,董卓對蠻族有一定的親和力,因此董卓只需要拉攏北軍五校之中的蠻族兵,再加上拉攏部分漢兵,便可以控制原本歸盧植節制的北軍五校。 北軍五?,F在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在皇甫嵩的手中,包括朱儁交出來的兵權,另一部分在董卓手中。 董卓死活不放兵權,又收買人心,野心勃勃。 朝廷依賴董卓徹底平定西涼叛亂,擔心董卓倒向西涼叛軍,引起更大規模的叛亂,再加上董卓賄賂大將軍何進,向何進和袁家示好,以為外援,所以董卓有恃無恐。 有令朝廷忌憚的兵權就是可以為所欲為。 董卓的野心也因此膨脹的更加厲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