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陶商的話說的挺真誠,而且也很符合當下的形勢。 放眼烽煙四起的大漢朝,目下最為安泰的地方,也就是荊州,大批量的人口南遷,安居于楚,這事諸葛玄不是不知道。 相比于袁術的廬江郡,還是荊州這個世外桃源最適合安居了。 只是四年前,諸葛玄曾在荊州任劉表麾下屬吏,但他并沒有跟隨劉表干多久,在初平二年就返回了徐州的的故鄉。 所以對于諸葛玄而言,他內心中也對劉表也有幾分歉疚之情。 如今又讓他回荊州為官,他也著實落不下這個面子。 但是今天,陶商卻代表劉琦,主動來給了他一個臺階下,這讓諸葛玄的心中很是舒服,同時他心中對山陽劉氏父子的感激之情更甚。 當天,諸葛玄就留了陶商在自己的莊園中過夜。 晚上,安頓好了陶商,諸葛玄隨即讓人將他的從兄的三個兒子召到了自己的書房。 諸葛玄的從兄諸葛珪去世后,留下了三個兒子,老大諸葛瑾,現年二十一歲,老兒諸葛亮現年十四歲,老三諸葛均,十歲。 三個孩子年歲都不大,卻都異常懂事明理,平日里不但肯學用功,且還知書達理。 諸葛玄回瑯琊之后,除了主持家業之外,還一門心思的培養這三個侄子,特別是諸葛瑾和諸葛亮。 諸葛玄常對族中人言:“日后能揚我諸葛家之威名者,必瑾兒與亮兒也?!? 三個孩子進了諸葛玄的書房,向他問安,隨后在諸葛玄的示意下,跪坐于書房的兩旁。 饒是一家之親,三個孩子在諸葛玄面前,也非常恭順,他們在諸葛玄面前從不踞坐,必須是挺直腰背的跪坐著。 諸葛玄隨即認真地將去荊州的事對他們說了一遍。 說完之后,諸葛玄問他們三人道:“去荊州的事,你們三人以為如何?” 說是問他們三個,但諸葛均此時年紀尚小,雖然比同齡人懂事,但對政治和家族上的事還涉獵不深,所以諸葛玄這個問題,主要針對的還是諸葛瑾和諸葛亮。 諸葛瑾聽完之后,道:“荊州豐樂之土,太平之地,叔父又承蒙劉將軍看重,比起徐州四戰之地,實在是要強出太多……對于此事,瑾甚感贊同。” 諸葛玄滿意的點了點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