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論是城內還是城外,荊州軍的喊殺聲都已經是變的震耳欲聾,嘶吼聲中,呈現出來的,還有他們無盡的戰意。 而以甘寧,龐德等為首的軍中猛將,皆已經是攀爬上了城頭。 這一次攀爬上城的效果,與以往幾次大有不同,登上城頭的荊州軍士,拼命的守護住了自己的落腳點,任憑益州軍多少人來奪,寧死也不想讓,除非讓他們咽下最后一口氣,否則就甭想奪走他們好不容易攻下的陣地。 在劉琦的指揮下,荊州軍的進攻步調顯得極為流暢,且調度分明,說進攻時,便是集中全力猛攻,處處置生死于不顧,說退時便如同潮水一般,哪怕是勝利就在眼前也絕不留戀。 一會不懼生死,勇往直前,一會又顯得極有智慧,進退有度,從容應戰。 無論是單兵作戰素質,還是各部之間的配合,益州軍都和荊州軍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雒城之所以還能堅持的到現在,全憑其城防和地勢,如今城頭被荊州軍攻上,險要地勢的優勢當然無存,在正面的攻防戰中,益州軍自然是節節敗退。 當然,也有能夠和荊州軍相匹敵的存在,那就是益州的青羌軍。 然此時此刻,賈龍麾下也有一支戰力強大而青羌軍,作為荊州軍的輔助。 另外劉琦根據上一次的作戰,也總結出來青羌軍士的不足。 這些兵卒雖然勇猛善戰,但不懂配合,皆是各自為戰。 而荊州軍此刻則是三三一組,彼此扶持,不貪功冒進,面對兇猛的青羌兵,也多是采取固守戰術,不給對方以間隙。 時間一長,青羌就容易焦急心躁,就容易變得沖動,行為上就容易露出破綻,這個時候,荊州軍在彼此配合,乘著對方露出破綻的時機,對其發動攻擊,取其性命。 這就是單純的勇猛,與經驗之間的差距。 但也有不采取這種方式作戰的,比如說典韋和甘寧。 這兩個人的作戰方式,毫無疑問,都是猛打猛沖,佛大殺佛,神擋殺神。 雖然過于粗蠻,但毫無以為,類似他們這樣的猛將,是最能夠振奮己方士氣與戰意的。 太史慈今日也沒有在后陣指揮,他下馬步戰,隨同軍士們一同攀爬城頭,在最后的這場攻堅戰中,與將士們共同進退。 到了城頭之后,太史慈并不著急殺人建功,他只是冷靜的分析著局勢,一邊用手中的短戟與撲上來的益州軍士作戰,一邊招呼護衛軍圍繞在自己的身邊,去尋找這城頭上最重要的目標。 很快,這個目標便讓他找到了。 眼見城頭就要失守,劉璝終于決定放棄城頭,他下了城池,準備在城下重新布陣,在城內與劉琦一決生死,打一場持久的街道戰。 畢竟,益州軍有數萬之眾,這數萬之眾不能全都聚集在城上,大部分的兵馬還是在下方負責運送守城物資以及替換城上的主力。 只要將他們排布成型,待劉琦的兵馬從城上下來,待他們未能列陣之時,己方還是有機會與他們一決雌雄的。 至少劉璝是這么琢磨的。 但太史慈不打算給他這個機會。 太史慈放下長戟,拿起寶雕弓,從背上的箭壺中抽出羽箭,瞄準劉璝的背部,一箭射去。 那一箭竟是可以準確的穿透人群,正中在劉璝的后椎上。 “啊!”劉璝疼的大吼一聲,伸手就去抓背上的箭,可是在這個角度,他根本就抓不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