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蔡勳和張允,因為裙帶關(guān)系,目下都是荊州軍中職位最高的人,也就是中郎將。 劉表在任的時候,荊州的中郎將只有三人,即蔡瑁和蒯氏兄弟。 但是劉琦從劉表手中接掌了大權(quán)之后,便將中郎將的官職分授于數(shù)人,其中就包括張允,蔡勳,黃忠,徐庶等。 而且按照劉琦的意向,這種‘將軍’的稱呼,在未來他將繼續(xù)不斷的敕封給手下的人,用以縮水‘將軍’這兩個字的含金量。 畢竟當初劉表為了拉攏蔡、蒯而授予了他們將軍的軍職,但是如今,山陽劉氏勢力愈大,南郡的宗族分量不足,劉琦已經(jīng)沒有必要特意再去屈尊拉攏他們了。 所以,他增加將軍的稱號,用來稀釋劉表當初的敕封。 張允和蔡勳,這兩個人眼下是有將軍的稱號,但論及軍功……他們倆真心沒有太多。 張允掌管衛(wèi)士署,在謀報方面或許做的比較優(yōu)秀,但論及前線征戰(zhàn),他實在是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戰(zhàn)績。 蔡勳更不用說了,還不如張允。 讓這兩個人南下北上? 劉琦略有些疑惑地看向劉曄,卻看見劉曄沖他輕輕的揚了揚眉毛,嘴角露出些許笑意。 劉琦在一瞬間就明白了,他一定是另有深意。 當初在丹陽戰(zhàn)陶謙時,劉琦就認識了劉曄,雖然他們之間相處的關(guān)系很短,但因為都是漢室宗親,他和劉曄非常談得來。 可以說,在荊州目下的一眾智士中,劉曄可以說是最得劉琦看重的一個,也是最得他信任的一個。 跟劉琦征辟他時間長短沒關(guān)系,就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投緣。 “好,既然如此,成珪,兄長你們二人各領(lǐng)一軍,分別北上南下去取巴郡諸縣和犍為郡諸縣,誰若是先功成,當記頭功!” 張允和蔡勳彼此互相惡狠狠地對視了一眼,然后分別各自拱手道:“諾!” 很顯然,兩個人此刻已有爭風之意。 二人領(lǐng)命之后,各自回去收拾兵將了,離開之前,還不忘了互相惡狠狠的瞪視了對方一眼。 待二人走后,劉琦才去問劉曄。 “為什么要讓他們兩個人率兵去周邊平定諸縣?”劉琦看向劉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