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諸位都是多年來隨我南征北戰的俊杰之士,爾等與我劉琦雖無骨肉之親,卻有同難之義!伐董卓的關中之戰,在場諸位盡皆參與,我本以為董卓亡后,天下當可清平,但誰想豺狼之輩屢出于世,前番六路賊軍兵伐我荊州,幾成累卵之危,有賴諸位與我劉氏同進退,共患難,生死不離,方才可驅虎狼之徒離開荊州。” 劉琦動情的語氣漸漸敲擊在眾人心間,讓人感到心折。 “但是,你們誰敢保證他們今后便不會再來?” “今吾劉琦,繼承父志,執掌十郡,群狼環伺,宵小觀望,當此時節,我若不出兵討逆,荊州早晚必再受宵小覬覦,就像是前番六路賊兵同伐荊州一樣,屆時我們還能不能挺過大難,實不得而知!在場的諸位,你們的父母,兄弟,妻兒都在荊州……如今,你們可愿同我一起出征,平定荊州四方的禍患,以安家人之心,讓他們得享太平? “想,想,想!” “咱們共定天下,除賊護國,還世間清平,可否?” 站在高臺上的劉琦此刻英姿神爽,一臉的正氣,在正午耀眼的陽光映照下,從臺下觀之,晃的眾人都睜不開眼睛,真是猶如天神一般。 一時間,臺下竟無人吭聲。 “諸君可愿?” 高臺的劉琦再次吶喊而出,嗓子幾近破音。 在一瞬間的沉寂之后,場中突然出現震天般的回應聲。 “愿隨主公!” “愿隨主公!” “愿隨主公!” 在場的這一萬精銳,基本上都是跟隨劉琦參加過關中滅董之戰的,可謂是劉琦最倚重的一支武裝力量。 對于這位劉使君,他們早已歸心,矢志不渝。 對于劉琦,他們本來就是無條件的尊重和遵從,如今劉琦站前鼓舞,登臺高喊,放聲吶喊鼓舞他們,義壯外發,更是引起了在場中一眾精銳們內心的共鳴。 在共鳴之下有些人就情不自禁的激動的應和起劉琦來。 一部分帶動一部分,不多時,便見在場的所有軍士都已經高喊起來。 劉琦見軍心可用,心中大感安慰。 在場中激烈的氣氛引領下,他抽出腰間的長劍,那柄長劍在陽光的照耀下,劍身如附上了一層淡淡的金光,恍如神器,讓人視之動容。 劉琦舉劍高高向天,用盡全身的力氣,最后大喊道, “發兵向西,攻克江關,拿下益州,保吾荊州不受外敵所侵!” 場中的軍士們亦將兵器紛紛高舉向天, “攻益州!保荊州!” “攻益州!保荊州!” “攻益州!保荊州!” “噫興!噫興!” “噫興!噫興!”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