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隨著曹操和袁術等人的相繼撤走,荊南的戰事也開始發生了變化。 劉磐方面是最為尷尬的一路,因為士燮不輕易進兵,他也不能進兵,說白了他的兵馬就是跟士燮在玩兩軍對峙,誰也奈何不得誰,兩軍就這么空耗錢糧的對峙著。 而與劉磐不同的是,徐榮、甘寧、龐德、荀攸等一路就有些意思了。 他們面對的是江東猛虎孫堅。 雖然徐榮,甘寧,龐德這些都是有能力的戰將,但他們卻戰不過孫堅,因為他們手下沒有精銳的將士可用。 最為精銳的荊州軍,都被劉琦分散在其他的戰場上,他們唯一可用的強兵,就是徐榮手中的親兵,但人數也非常的少,只有數千,跟孫堅的三萬大軍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這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任憑他將領在強,手下的卒子不給力,也打不贏。 但他們固守的長沙要地,是一個經過劉磐經營了多年的地方,而荊南更是當初劉琦一手打破荊州宗族壟斷地方資源的突破點。 荊南七郡的郡守,全部都是劉氏宗族,而荊南的蠻族也因為賨布之政和蠻王輪位而與山陽劉氏達成了政治同盟。 在長沙戰局戰事不利的情況下,荊州其他郡開始向長沙輸送郡兵以及糧秣,用以作為支撐,而南蠻諸族的蠻長,亦是組成聯軍協同長沙守將們作戰。 別看這些前來支援的人各自猶如一盤散沙,但在一個人的籌謀和運用之下,竟然凝聚成了一支強大的防守之師,讓孫堅軍在一時間也難以寸進。 這個人就是荀攸。 而且荀攸的戰法確實很靈活,他知道長沙這些守軍的力量戰不過孫堅,就索性用一招釜底抽薪! 他置書給先前曾被擊敗的劉繇,請他率領殘部,重回柴桑,順水路假意進攻揚州腹地,用以牽扯孫堅的心神。 荀攸對于實際情況的把握相當準確。 他能夠理性的看清一些戰場上旁人看不見的東西。 果然,強大的孫堅猶豫了,他沒有強行進兵,而是在益陽屯扎,隨時觀察劉繇的動向。 就在孫堅猶豫的這個當口,又一條消息傳了回來。 交州軍退兵了。 交州軍退兵,代表圍攻荊州的六路大軍,此時就剩下了孫堅一路兵馬。 孫堅軍的戰力是沒得說,若是正面交鋒,也能跟荊州軍打個旗鼓相當,但若是說僅憑孫堅一路強兵,就能正面攻陷荊州,無異于癡人說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