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蔡侗卻道:“某適才來時,聽成珪說,劉伯瑜適才曾言劉荊州病危……他既然敢放出這話來,怕是已經(jīng)得到了劉荊州的授意。” 蔡黎聞言大驚:“難怪劉伯瑜陣前突然撤兵,原來是劉荊州病危……唉,荊州如今,可真是風(fēng)雨飄蕩之秋!” “也是惱恨這幾個有資格繼承家主之位的不爭氣,若是瓚兒和琰兒已過冠禮之年,定可在他們之上,可惜……還終歸還是小了些。” 蔡家之中,歷史上后來的兩千石郡守蔡琰和兩千石的鄢相蔡瓚,如今還不足雙十,尚未及冠,故而暫時還沒有被三老算在繼承人中。 “嗯……眼下還是先不要問了,看看劉使君的態(tài)度,說不定他心中已經(jīng)有了什么想法,畢竟德珪也算是他名義上的妻弟。” 就在三老弟聲言語商議之時,劉琦再次走進(jìn)了廳堂。 而他的手中不知何時,多了一份白色的縑帛。 是劉琦適才讓蔡覓替他尋來筆墨,為蔡瑁所寫的悼詞。 劉琦走到蔡瑁的靈位前,沉痛的將悼詞念完,篇幅較長,頗感人肺腑。 而一邊念的同時,劉琦的眼眸中則是再次流淚。 完后,他將吊詞放在火盆中祭奠,轉(zhuǎn)身對著眾人道:“德珪新亡,有些事本不當(dāng)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告知諸位,只是眼下乃非常時節(jié),曹操的兵馬雖退,但尚有孫堅和士燮在南方不曾退去,蔡德珪乃我荊州中郎將,一直以來都是助我與諸賊作戰(zhàn),如今沒有德珪,我直如痛失一臂,但強(qiáng)敵不可不退。” 說罷,劉琦擦了擦眼淚,道:“德珪雖亡,其志尚在,蔡家尚在,蔡家中需得有人承德珪之志,保我荊州不受外地滋擾侵害。” 在場眾人,都是認(rèn)真的聽著,心中暗自揣摩劉琦的用意。 他念完悼詞后,說打仗的事,還特意提到蔡家……是何企圖? 劉琦一邊抽噎一邊嘆息道:“眼下曹操和袁術(shù)雖退,孫堅尚在攻打荊南,嚴(yán)君病重,我不能輕離襄陽……前番在北地的軍中時,我曾與德珪詳談南面兩路強(qiáng)兵之事,德珪曾言若退了曹操愿為我分憂,率兵南下,直入南境驅(qū)敵,但如今故人卻在旦夕間走了……唉,嗚呼德珪,不幸夭亡!” 說罷,劉琦轉(zhuǎn)頭看向蔡勳,道:“成珪。” 蔡勳站了出來,問道:“君侯有何吩咐?” “在蔡氏諸人中,昔日德珪曾與我說,你成珪的用兵之能,最被德珪欣賞,如今他既已亡故,我便命你暫代中郎將之職,翌日率兵南下,去往長沙協(xié)防阻擋孫堅。” 一句話說完,靈堂之上,滿堂皆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