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沙摩柯等荊蠻軍士在內寨一番燒殺,而劉琦則是帶領五千兵馬,與許鄲和許沂等人一同在袁術的外營放火。 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要在關鍵時刻,可以將沙摩柯一眾從敵軍的內營處接應出來。 戰爭是慘烈的,打仗時需要所有的軍士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攻克敵眾,一舉破敵。 但這只限于普通士兵,如果是主帥,就不能夠全身心的投入進去,無論何時都要給自己和自己麾下的軍隊留一手。 劉琦在營寨外——沙摩柯在敵營內的戰事若是順利,他可以和他內外相合,若是不順利,劉琦也可以隨時從旁協助。 法正和徐福兩個人,這一次也是身著甲胄,全副武裝緊隨在劉琦身邊,與他一同對陣抗敵。 法正經歷過關中之戰,尚且還好……但徐福的臉色有些發白,雖然他原先有過殺人的經歷,但面對如此大規模的戰爭場面,卻還屬首次。 但徐福畢竟是非常之人,即使是首次上戰場有些不適應,但他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并集中精神,仔細地觀察的劉琦的一舉一動,以及他在不同時刻向傳令兵所做出的具有不同深意的安排。 現在的徐福,就像是一塊海綿一樣快速的汲取著有關軍事的經驗和營養。 其實,對于徐福,崔鈞,石韜的發展和成長,劉琦這段時間是做過深刻思考的。 最終,在離開江陵之前,劉琦下了一個決定,那就是他親自寫信,舉薦石韜和崔鈞去司馬徽處學習,讓他們和歷史上一樣,在龐德公和司馬徽的手底下過一遍水,然后再到荊州的地方任職。 至于徐福……劉琦則決定把他留在身邊。 在穿越之前,劉琦曾對東漢末年的名士成長有一個誤區,覺得類似于諸葛亮、龐統、徐庶這些歷史名人,能夠在漢末群雄逐鹿之戰中大放異彩,肯定是得到了荊州名士長輩例如司馬徽,龐德公等人的教導,只有讓他們跟這些名士師長認真學習數年,才會成大器。 但事實上,當劉琦真正與龐德公和司馬徽等人接觸之后,他才多少明白自己看的淺了。 實際上,根據劉琦自己的分析,類似于諸葛亮這樣的人物,能夠在龐德公和司馬徽處得到有用的本領,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當然,也不能說是他們在這些名士師長那里什么都沒得到……這些名師師長最擅長的部分,還是經學。 但對于兵法,治政這方面的事情……仔細想想,他們在歷史上并沒有留下什么建樹。 他們或許懂,但也是只限于書本之上。 或許他們都是經學之家,有家傳的古代遺本兵策之類的東西,但大多也不過是先賢留下來的,那種東西用不著跟他們學,荊州的學宮中到處都是藏典,劉琦自己就有的是。 對于徐福,諸葛亮,龐統這樣的人來說,龐德公和司馬徽這樣人最重要的左右只有兩個:一個是提供給他們一些家傳的讀本、一個就是用他們的‘名士之口’給他們宣揚聲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