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區區小事,不足掛齒。” 一行人寒暄過后,隨即一同返回州府,劉表設宴親自招待蔡邕,并著自己麾下有名望的荊州士人和名士作陪,場面可算是空前熱烈。 便是龐德公和司馬徽當年來襄陽,也未曾受到了這般的待遇。 酒宴之上,蔡邕自然也是見到了他的女兒,蔡琰。 父女相見,自然是悲喜交加,心情之復雜不能言表。 “父親……您還好么?”看到蔡邕時,蔡琰的眼淚差點沒涌出來。 “昭姬!”蔡邕急忙拉著蔡琰坐下,滿是歡喜的上下打量著她。 少時,便見蔡邕感慨道:“大了,俊俏了,再過幾年,怕是為父也認不得了。” 劉表笑呵呵的舉起酒爵,道:“諸位,今日蔡家父女在咱荊州重逢,這真是可喜可賀的一大幸事,伯喈公和昭姬一個是荊州的恩人,一個是咱荊楚的五業從事,為了荊楚的學宮之盛都大有貢獻,今他們父女重聚,咱們當共賀一爵!” 在場諸人皆高舉酒爵,道:“敬伯喈公!敬蔡大家!” 蔡邕自打到了襄陽,一直都是以假笑示人,唯有此時才是真樂。 他顫巍巍地舉起了酒盞,連聲道:“多、多謝,多謝諸公!” 說這話的時候,蔡邕的話音都有些顫抖了。 眾人共飲一爵之后,蔡邕感慨的望向蔡琰,眼眸中盡是關懷之情。 “昭姬,你這些年在襄陽過的如何?” 蔡琰輕輕地擦了擦眼淚,道:“父親放心,女兒在荊州日子過的很順,劉荊州和劉郎對女兒都很好,女兒如今不但是衣食無憂,還被劉荊州委任為從事,有幸參與《漢記》《漢書》等作的編撰,劉郎更是待女兒甚好……” 蔡邕臉上的表情一瞬間僵硬住了。 劉郎? 這稱呼算是怎么回事? 劉表笑呵呵地道:“伯喈兄今后在襄陽,大可放下俗事,與昭姬一同治學,一展生平之抱負,每日沉浸于經學和古曲之中,豈非人間至樂之事?” 劉表的話音落時,眾人都紛紛拍手稱大妙。 蔡邕的表情卻顯得非常嚴肅。 少時,卻聽蔡邕緩緩開口道:“劉荊州一番美意,蔡某感激不盡,只是蔡某的故宅在吳地,眼下無人照看,老夫這一次從陳留離開,為的就是返回吳地故居,前往吳郡,每日讀經彈曲,了此殘生,荊州雖好,卻終非蔡某可居之地,只怕不能承劉荊州的一番美意了。” 劉表見蔡邕當廳說要去吳郡,而不留荊州,大感沒有面子。 蒯良急忙起身,道:“蔡公此言差矣,如今這天下紛亂,若要說天下士子躲避戰亂、安心治學之所,非荊州莫屬,吳郡雖然也可躲避戰禍,但終歸不及我荊州富庶安寧,劉荊州一番美意,蔡公何必執意拒絕?” 蔡邕很是認真地道:“吳郡雖不及南郡,但終歸是老夫故居之地,那里的一草一木老夫都熟悉的很,荊州再好對老夫而言終歸也屬他鄉,不可同日而語。” 蒯越起身道:“伯喈公,吳郡如今在孫堅手中,公可知曉?” 蔡邕淡淡道:“知道。” “伯喈公可知,那孫堅何等樣人?其人乃是武夫出身,生性好戰嗜殺,昔日的荊州刺史王睿和南陽太守張咨皆亡于其手,此人絕非善類,公若往吳郡,豈能安泰?還請三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