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琦聽了蔡琰的話,起初有點沒想明白,但在仔細思索了一陣子之后,突然恍然大悟了。 他大概明白了蔡邕本來向荊州而來,但中途轉道的原因了,歸根結底,是蔡邕對劉表有了不滿。 想來,是蔡邕的車馬行駛到了半路,聽到劉表在官學推立古文學派的事,因而心中憤恨不平,故而轉道去了揚州。 至于憤恨的原因……蔡邕毫無疑問,是今文派的正統名士。 別的且不說,但說他最引以為傲的一件事,即四十六塊熹平石經,當初最一開始,就是由蔡邕親自督促,以今文印刻在了石碑之上,供往來太學的學子們抄錄。 熹平石經代表了官方對于經學的公認態度,而負責組織刻碑的蔡邕,如果不是純粹的今文經擁護者,是絕不會總操刻碑這件大事的。 如今劉表卻一手將古文經推入了官學之中,可想蔡邕會對他如何作想。 或許在現在蔡邕的心中,劉表就是一個嘩眾取寵的小丑。 在黨人之中排名靠后,卻要用這種方法一鳴驚人,蔡邕估計在心中著實鄙視著劉表。 所以他中途改道不來荊州了。 至于他為什么要去吳郡,這也比較好理解。 蔡邕當初給孝靈皇帝上奏,彈劾宦官與靈帝后宮之人,后事泄露,蔡邕慘遭下獄,后遭貶放逐,遠走吳會之地,那里有他的故居,蔡邕在那里待了整整十二年。 如今北方戰亂不止,為了躲避戰禍,大批士人和黔首南遷,這其中的首選自然是荊州,其次便是揚州,益州和交州。 綜上,蔡邕或許才會選擇吳郡之地安居。 如今還要帶上蔡琰。 劉琦皺起了眉頭,看了蔡琰一眼,缺件她的臉上,此刻是愁云慘淡。 “你打算怎么辦?”劉琦出言問蔡琰道。 蔡琰的眼眸中,隱隱地似蒙上了一層淚霧,她的嘴緊緊地抿起,看向劉琦的眼神中皆是幽怨。 “我來這問你,你反倒是問我想怎么樣?你到底將沒將琰兒放在心上?” 劉琦頓時一愣。 蔡琰……好像是從來沒這么跟自己說過話呢。 看樣子,她這一次是真的急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