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高昌的嘴角挑了挑,最終不吭聲了。 少時,終于見付遣長處口氣,憋的通紅的臉色回轉了過來,一直憋住的呼吸似乎開始恢復正常了。 “付兄!”高昌見狀大喜,急忙高呼一聲。 劉琦則是招呼人將付遣送回府邸,并著醫者火速去救治。 至于能不能救好,就跟他沒關系了,反正人不是死在這就行。 …… 這場規模盛大的諸子論經,就在付遣被氣昏了過去,而告一段落。 這一場論經之中,雖然借著機會揚名者甚多,但是論及盛名到達頂峰者,只有兩個人。 一個是劉表,一個是劉琦。 劉表揚名的原因倒是頗為震撼,他和宋忠借著給《左傳》批注的時機,將古文經一手推進了荊州官學之中。 此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疏離了部分的今文學子,但卻贏得了廣大古文經儒生的支持。 今文經雖然在朝野官學中是主流,但隨著其內容沉繁,讖緯之術夾雜的越來越多,精華的東西越來越少,古文經逐漸成為了民間的主流,經學在民間向著另一個方向開始發展。 劉表此時推行今古文同時并行,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可謂順應時勢。 而隨著古文經在荊州的鉆研日深,荊州學派承前啟后的可能性就越大,劉表想要揚名后世的希望就越大了。 而除了劉表之外,另一個揚名于世的人就是劉琦了。 但劉琦此番揚名與劉表不同,不在于其經學之道在論述時有多高的造詣,而是在于其嘴皮子的能力委實出眾。 這份“游說”的功力,著實令人嘆為觀止。 也不知是誰嘴欠,居然在暗地里給劉琦起了一個外號叫“小蘇秦”。 雖然不甚搭調,但還蠻順口的說。 …… 今文學子被小蘇秦在論經大會上一頓損貶,又“折損”了好幾位名士,自然是氣憤難平。 一時之間,如同雪花片子一般的——說劉琦擁兵甚重,恐有禍患的簡牘,紛紛砸向了劉表的書案。 真可謂是群情激憤。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