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過徐榮兵馬沒有多少,但那兩千騎兵卻是彌足珍貴,且徐榮是一名訓(xùn)練騎兵的邊郡之將,若是由他和龐德一同調(diào)教自己麾下的騎兵,假以時日,荊州騎兵的戰(zhàn)力一定可以登上一個臺階。 “好,既是徐公有心歸我荊州,為漢室效力,那我劉琦豈能拒賢才于門外?只是劉某名義上只是一州之長,中郎將這樣的職位,我可給不了徐公,你可得想清楚了。” 徐榮站起身來,認(rèn)真地道:“徐某不慕這個虛名,只愿得一棲身之地,足矣。” …… 就這樣,劉琦在回返漢中的路上,又受降了徐榮一部,得了一名經(jīng)驗豐富的邊郡之將。 三軍將士從秦川之地,筆直的返回了漢中郡。 而一到漢中郡,劉琦連馬都不曾歇,就得立刻去籌備一件大事。 陳王薨了,而他所遺留的陳國將士們,眼下皆隨劉琦返回了漢中郡,若是要成功的收編這支兵馬,陳王的喪事自然就不能草率,一定要辦的隆重而體面,至少要陳國的將士們看到劉琦對陳王的尊重。 劉琦到了南鄭,立刻就換上了素縞麻衣,在荀攸的帶領(lǐng)下,來到了南鄭城內(nèi)新布置的劉寵靈堂。 而此時此刻,劉寵軍的主要校尉和軍司馬皆身著白衣,在此為陳王守喪。 劉琦進(jìn)了靈堂,脫履上堂,滿面淚水的來到了陳王的靈柩之前。 劉琦抽噎著,更咽著,一句話都沒有說出來。 他只是一邊流淚,一邊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撐在地上,緩緩地叩首到地,稽留多時,口呼一聲“翁翁!” 稽首禮節(jié),一般用于臣子拜見君王,但同時也可以用于祭奠先祖。 劉琦對陳王的靈柩行此大禮,并以‘翁翁’相稱,則是占住了這個陳王孫兒輩的身份,并無僭越。 相反的,此舉讓在場的一眾陳國尉官看著頗有情真意切之感。 而且最重要的,是劉琦在陳王的靈柩前稽首時,一句話也不說。 他只是渾身顫抖的流淚,聲調(diào)更咽,吊詞祭文什么的,一句都沒有念。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