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如果雙方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交手,徐榮自認為不會輸給劉琦。 但徐榮同時也不明白,戰爭這種事,沒有如果。 劉琦讓三軍駐扎歇息,明日趕路,而他則是和徐榮席地而坐,交心暢談。 劉琦今日是第一次見到徐榮。 四十多的年紀,在這個時代來說,徐榮也不算小了,常年的軍旅生活,使的他的容貌看起來比較滄桑,面容消瘦,背還有點佝僂,說氣話來慢條斯理的,不像是一個粗豪的邊郡武將。 但是他那雙略顯滄桑的眼睛,卻也依稀能夠看出幾分睿智的光芒。 “天子已經下了詔書,赦免了徐將軍和還有李傕郭汜等一眾余黨,將軍領兵自可在關中駐扎,為何還要投我?”劉琦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徐榮并沒有著急回答,他似乎在斟酌詞匯。 良久之后,他才慢悠悠地開口。 “劉益州能夠戰敗相國,成就一番功業,想來是精明睿智之人,徐某也不跟劉益州兜圈子,便直言相告了。” 頓了頓,便聽徐榮繼續道:“徐某在相國麾下待到今日,全因相國對我器重,但論身份,徐某跟李傕和郭汜等人并不相同,他們都是涼州豪族,麾下自有勢力,我是幽州人,在那些涼州人看來,與他們不甚相同……相國在日,他們或可憑著相國的面子敬我幾分,相國不在了,徐某人在他們的眼中,便是障礙了……以徐某人的立場,是不可能和他們為伍的,不知劉益州可能明白?” 劉琦認真的想了一下,覺得徐榮這話并非沒有道理。 歷史上,董卓死了之后,以徐榮為首的部分西涼軍確實投到了王允的麾下,而且王允也接納了他們,用他們協助自己與李傕等人抗衡,單憑這一點就能夠看出,就連王允都知道徐榮和西涼諸將們尿不到一個壺里。 董卓是他們之間彼此能夠合作的唯一橋梁,董卓死了,徐榮一個外來戶在關中與他們并立,唯一的下場就是被兼并……再慘點的話,就是尸骨無存了。 “既不能和李、郭等人為伍,那為何不投袁紹,不投曹操,不投天子和王太傅,單單來投我劉琦?”劉琦瞇著眼睛,再次拋出了一個疑問。 徐榮笑呵呵地道:“劉益州問的好,這話算是問到點子上了?!? 他嘆了口氣,道:“袁紹其人,四世三公,麾下有河北和汝潁等諸多士族派系為輔,聽聞他麾下的諸位戰將,亦多是河北大族出身,各個不俗,論本事我自認為不輸他們,但論及身份……嗨,我一個連涼州豪強都算不上的董氏余將,我怕在袁紹麾下會有所自誤?!? 徐榮的身份和袁紹的身份不對等,他的顧慮也是正常的,劉琦能夠理解。 “那曹操呢?聽聞此人招賢納士,不拘一格?!眲㈢謫柕?。 “我跟此人不熟,而且若論勢力,此人猶在君父子之下,徐某自然不會投他。” 劉琦認真的想了想,覺得沒有問題。 曹操眼下雖然占據了兗州,且受降了青州數十萬黃巾,但兗州久經戰亂,過于殘破,要回復還需時間,跟荊州的興盛富饒相比還是有差距的。 “那為何不投朝廷?不投王太傅?” 徐榮很是認真地道:“若劉益州不在此處,徐某必投朝廷,但有君在此,相比之下,徐某還是更愿意往荊州去……畢竟王太傅年老,呂布虎狼之輩,天子年幼,雒陽四戰之地,相比荊州豐樂之土,徐某還是覺得跟隨劉益州,更有些前途?!? 劉琦認真地點了點頭。 徐榮這個人,說話倒也是誠實。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