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軍事利益與人的情情之間,荀攸選擇了前者,任氏則代表了當(dāng)時哪個社會的底層人的思想和情感,她覺得士卒也是人,他們的情感也是需要被顧忌的。 可惜,若是清平無事之時,荀攸會有所顧忌,但這是亂世。 荀攸出身士族高門,屬于海內(nèi)名士,屬于上等階層的人。 這年頭,人命不如狗,名士的命其實都不算是命,更何況是普通黔首的命了……在以兼并土地為主的大家族人眼中,這些人命真的是不值一哂,更別說什么情感。 等級森嚴的階級制度,使大部分上層人的心氣是高傲的,對待下層人的感情是冷漠的。 其實陳國軍士的感情歸屬,荀攸并不是不能給,但也得分分時候。 而且在他看來,任氏所言并不符合的當(dāng)下的政治需求,而且過于夸大得了弊端的程度。 這些兵卒大部分皆是陳王劉寵在抵抗黃巾時招降的流民士卒,給誰賣命,在哪里賣命都不是問題。 在荀攸看來,只要給他們填飽肚子,回頭他們縱然是有些怨言,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底層軍士的精神也自然是會回歸于麻木。 這個時代的下層人,對于生活的門檻要求其實很低……說白了,只是純粹的為了生活而生活, 在亂世中,能不死,能吃上飯,就是萬幸。 精神需求什么的,著實奢侈。 荀攸聽了任氏的話,低頭細細思考了一會,方對她道:“你且下去吧,陳王的事,莫要聲張。” 任氏也是能夠察言觀色之人,她看了荀攸的表情,知道荀攸對她的提議并不怎么感冒。 但話已經(jīng)說了,其余的事情便不在任氏提醒荀攸的范圍之內(nèi)了。 她向著荀攸和黃忠行禮之后,便趕回去照顧劉寵了。 黃忠此時方才說話。 他看向荀攸,道:“公達先生,你覺得這丑女之言,可行之否?” “婦人之仁的言論而已,雖然有些道理,但并不適合軍政,酸儒聽其言,或可行之,但成大事者,必須殺伐果決,腹有良策,豈能面面都能顧忌的到?若是依她的話行事,陳國兵卒是對你我誠心的歸附了,但咱們兩個人不尊將領(lǐng)的事兒可就坐實了,你我任意妄為,一旦導(dǎo)致戰(zhàn)事有失……那日后你我在府君面前當(dāng)如何交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