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少時,便見袁紹屏退了眾人,說是要仔細的思考一下,但之后他卻獨獨派人去將許攸召了回來。 許攸之前看袁紹瞧自己,就知道他一會定會召自己回來的。 黃巾之亂前夕,袁紹曾與許攸和曹操等人暗中結為同盟,為了共同的利益一起對抗宦官團體,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彼此之間因為處于共同的陣線而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如今的袁紹雖然已經坐鎮一方,但對于這些昔日與他共同對抗宦官集團的老友,還是發自內心的信任。 畢竟當年的那條路,對于他們而言也是頗為兇險的,一路上也有不少荊棘,既然一起邁了過來,那彼此之間的情誼就遠非旁人可以比了。 而也正因為如此,袁紹心中的很多不能對外人說的想法,便只能對許攸說。 “子遠,他們適才所言你也聽見了?你覺得如何?” 許攸沉吟片刻,好半天沒有說話。 袁紹也不打擾他。 少時,方聽許攸試探道:“明公此番來關中,打從一開始就沒相國要迎天子回鄴城吧?” 當真許攸的面,袁紹自認為沒有外人,他直言道:“區區一個十二歲的少年,何德何能,去管治這個已是被摧打的千瘡百孔的天下!” 這話里話外,雖然沒有明說,但意思也算是表達的很清楚了。 許攸捋著須子,認真地思考了片刻,搖了搖頭。 “明公之意,許某明白,只是眼下卻還不是時機。” “為何?” “曹孟德已是應邀來了此地,而劉伯瑜亦率兵在關中,他們兩人若是不在此處,我們或許可以暗中行事,然后再將事情扣在西涼軍的腦袋上……只是如今,兩強皆在關中地,當著他們的人行此悖逆之事,實在太過兇險了,一旦有所泄露,被他們用以攻擊袁公,您的英武賢名便會毀于一旦,恐得不償失……別忘了,袁術目下可還是在淮南對你猶恨在心。” 袁紹嘆息道:“那該如何是好,難不成還真讓袁某將那小娃帶回鄴城不可?袁某可不會留在長安!” 許攸笑道:“明公一時情急,怕是曲解了劉伯瑜之意,明公道那劉琦還真會將天子讓與明公不成?” 袁紹皺了皺眉:“何意?” “明公不想迎天子,但劉琦和曹操恐未必這么想,論聲勢他們遠不及袁公,若是得迎奉天子,則對其等日后發展必然是大大有益,袁公若是不想要天子,也莫要便宜了劉伯瑜和曹孟德才是。” 袁紹恍然地拍了拍額頭,苦笑道:“若非子遠提醒,一時疏忽怕是險些便宜了他們,那袁某眼下當如何恢復荀公達?” 在沒有冀州派系和潁川派系在場的時候,許攸的精神便似乎振奮了許多,精神頭也飽滿了許多。 他開始侃侃而談。 “明公,董卓雖然在陳倉失卻一陣,又丟了郿塢,但實力尚在,不可小覷,袁公若是盡敗西涼之眾,非得與曹孟德、劉伯瑜聯合不可,孟德雖是袁公摯友,又依附于明公,但他如今畢竟也是一州之主,與以往不同,袁公還需行事前派人敲打敲打他為上。” 袁紹捋著自己修飾的整整齊齊的胡須,道:“此言是也,且先派人去知會孟德,然后找荀攸來,就說袁某不打算留在長安,看他如何作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