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楊松?”劉琦聽到了這個名字的時候,一時間沒有反應(yīng)過來。 稍稍回想了一下,他才恍然而悟。 后世的時候,正史里好像沒有這個人的記錄,只有在《三國演義》中好像才提到過。 書中對他的描寫是極度貪財,收受賄賂,賣主求榮,見利忘義,其行為之下作極為令人感到不齒。 反正在他身上是找不到一句好的評價。 “文聘和張魯,都推薦這個楊松到軍前來?莫不是此人有什么過人的才干?”劉琦試探著問馬玄道。 馬玄認真道:“此人來軍中后,末吏當(dāng)面考教此人學(xué)識,此人雖讀過幾篇經(jīng)史,但研究的并不通透,不過其人乃是古文派中人,這倒是頗為稀奇的。” “沒甚稀奇的,自打鄭學(xué)大興于世,太學(xué)又被損毀廢除,這民間的古文學(xué)派,就已經(jīng)有了后來者居上之勢……對了,那楊松出身如何?” 這一句話,算是問到了根子上。 “楊家乃是當(dāng)?shù)睾缽娭祝逯蟹种O多,其族以南鄭為中心,北向褒中,西向沔陽,東向安陽,南向旱山,約有六成以上的土地皆屬楊家,楊家以楊柏,楊松兄弟所在的宗家最為殷實,但也還是有諸多分家遍布于南鄭周圍,可算是家大業(yè)大,其軍所掌的宗族部曲之?dāng)?shù),相比于郡國之兵怕也是不逞多讓的。” 劉琦恍然的點了點頭:“難怪,難怪……呵呵,這又是一方的莊戶豪強,怪不得連仲業(yè)也要將他推薦至軍前了。” 馬玄道:“雖是大戶子弟,但那楊松經(jīng)學(xué)之道甚是粗淺,不過卻頗善辯,反應(yīng)靈敏,若是用為使者,倒也算可堪大用。” 劉琦冷靜地思考了一會,方道:“伯常,稍后安排那個楊松,去縣衙后的書房見我。” “諾。” …… 書房之內(nèi),劉琦第一次見到了楊松。 長相并不猥瑣,且模樣還算頗為周正,說他道貌岸然倒也是不虛,他渾身上下的衣著都是上好的材料,一看就是出自大富之家。 也難怪,畢竟是南鄭附近屈指可數(shù)的豪強,良田財貨伴當(dāng)附戶無數(shù)的大家族。 “末吏楊松,見過劉府君。”楊松將雙手環(huán)抱于額頭之前,行鞠躬之禮。 劉琦伸手,方要讓他起身——卻見楊松又突然跪倒在地,額頭點于手掌之上,竟是行拜禮,雖后他直起腰背,手聚到了齊眉的地步,此為興。 這一套算是極為正規(guī)的拜禮,和普通的拜手或是稽首之禮的意義相差甚遠。 太正式了。 劉琦頗為詫異地看著楊松,心念微轉(zhuǎn)。 “楊君這是為何?這般大禮,實在是沒有必要,快快請起。” 楊松站起了身,義正言辭地道:“楊某今日得遇英主,一時心喜難耐,故行參拜大禮認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