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作為接應他們的張遼,則是被分隔在了大寨的外面。 面對熊熊烈火,楊定慌亂了。 究竟是繼續向城內沖殺,還是應該突破火勢先跟張遼會和? 而此時,火海后面的斜坡,并州軍的士兵們開始和以龐德、閻行為首的一眾豪強聯軍交上了手。 這些聯軍一開始并不知道營寨內的火勢是怎么回事?還以為是三軍之中,真的有內應嘩變,就在慌亂之際,卻被事先知曉一些情況的龐德給安撫住了。 雖然受到了敵軍的攻擊,而受了一下損失,但在龐德和閻行的帶領下,豪強聯軍分為兩部,一左一右的向著營寨的兩方撤離,并保存實力等待反擊。 直到寨中的火勢燃燒到足夠大,他們才通過兩側繞過主營,到斜坡前段,與并州軍作戰。 兵器撞擊的聲響猶如海潮般在場內延綿,長矛刺中血肉的懾人聲響,鐵蹄踏過地面的轟鳴聲、吶喊聲、慘叫聲、戰馬悲鳴長嘶在前寨響成一片。 血肉迸飛的鋒線上,夾雜第一列沖鋒的身影,是并州軍的張遼,他此刻也已經意識到了情況的不對勁,但為時已晚,此時的情形無論他做什么,都已經無法沖入前營去救人。 而那片火海之中,是西涼軍的兩萬將士,在張遼的眼中,這片火海,仿佛是他們的墳墓,將會一點一點蠶食掉他們的生命。 張遼急的滿頭大汗,但他卻沖不過去。 因為今日的他,遇到了一個強敵,那就是龐德。 張遼和龐德都是年輕一輩的武將,二十多歲的年紀,且都有和外族作戰的經驗,一個是常年和并州的匈奴打交道,一個是和羌族作戰,都算是青年武將中的佼佼者。 他們兩個人,可算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龐德早有預謀,他打從一開始,就讓其他的豪強和羌帥在脅迫兩側,替他收拾從側面攻擊上來的并州軍,而他則是從正中排兵布陣,去迎戰張遼和魏續的中軍。 龐德出身涼州,自然非常清楚,想要對付騎兵,首先就是要限制其沖鋒的勢頭,若是在平原上,拉開距離與騎兵交手,那毫無疑問,不論是什么兵種所布成的陣,最終的結局都得是被騎兵隊伍攆著打的結局。 但是現在,這個優勢對并州軍而言不成立,因為兩方在大營之前,已經等于是近距離的接觸了。 那么現在,對于龐德而言,就是要用陣型來收拾張遼的中軍騎陣。 而龐德所率領的兵卒,大部分皆為步卒。 縱觀古今,步兵在應對騎兵上無非有三種方式。 一是密集陣型,二是使用長柄武器,三是制造障礙。 但雙方目下是在對陣,并非一攻一防,所以第三條方式可以排除。 龐德命士兵皆持長柄兵械,并排列成他專門設下的陣型,來對付并州軍的騎兵。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