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陳倉縣的書房之內。 馬玄將筆從縑帛上抬了起來,然后府下頭,對著縑帛上的字跡輕輕的吹了一吹。 少時,便見他輕輕的將縑帛從桌案上拿起,遞給了劉琦:“請府君驗看。” 劉琦小心翼翼地接過縑帛,側身與法正一起觀瞧。 法正又低頭看了看董卓親自手書的縑帛,然后又瞅了瞅馬玄寫的那份縑帛,贊嘆道:“好文書!好功力,這字里行間的行文功力,非十年勤懇之功而不可得,這文書和董卓寫的,最少有九成的相似,若非親近之人,絕難仿效。” 馬玄笑呵呵地道:“孝直夸贊過甚,不過是一點微末之功,雕蟲小技而已,況且若是換成當世名儒的章草,想要模仿的這么像,只怕就是難了。” 劉琦微笑道:“董卓雖也有些學識,但好歹長于征戰,少研辭賦,故而在行文書寫上所用精力有限,模仿不難,我看伯常不僅是字寫得像,就連這文風也相差不遠,若非特殊情況,絕不會有人能看出破綻。” 馬玄認真地道:“也是因為這些涼州人士說話直率,行文少有贅言不拐外抹角,所以較好模仿。” 劉琦滿意的點了點頭,突然道:“另一份文書呢?” 法正從桌案上取出另一份書信,遞交給了劉琦——那是閻行送來過的韓遂手書。 馬玄接過了韓遂的書信,將縑帛攤展開來,杵著下巴認真地研讀著,少許后道:“韓文約的字體文風,和董卓大相徑庭,都是粗獷之風,并不難摹,府君可讓閻彥明將書信送往韓遂處,我這邊再仔細研究數日,定可模仿無誤!” 劉琦微笑道:“如此最好。” 通過臨摹韓遂和董卓兩個人的書信,在中間渾水摸魚離間兩人的關系,并施以詐降之計來破董卓的軍勢——這就是劉琦的策略。 雖然簡單,但因為從中間傳遞書信的都是閻行一人,故而被發現的風險極低。 就算是被發現了,以劉琦目下的角度而言,除了對韓遂那邊有些難以解釋外,其他的都好說。 但此時此刻,他也不怕得罪韓遂了,因為一旦讓韓遂和董卓真的搭上了線,那對于劉琦來說,恐怕就是滅頂之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