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廳堂內(nèi)的人此刻都不說話了,他們彼此互相對望著,各自心中都在盤算著。 這些人全都是因為當初與董卓有舊怨而集結起來,當然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利益的驅動而聚集在一起的。 他們目下最需要的切實利益是什么? 每一位豪帥、渠帥、羌帥都不相同,他們當中很多人需要糧,而有一些則是需要擴充兵馬,而對于一些屢屢被欺壓的羌族而言,他們更需要的是生存與政策的拓展空間。 但在漢末,想要取得這些資源的最佳捷徑,歸根結底還是一個人的名望。 一個人的風評與他這個人在漢末這混亂的時代能夠取得的資源數(shù)量是息息相關的,不論這個風評是好是壞,但首先你得替你的名頭打出個響來。 而當下,劉琦所要設立的這個大都護,似乎就是一個最好的良機。 但在場的這些人,大部分心中還是都有數(shù)的,知道憑自己的實力和地位是當不上這個都護的。 但即使如此,他們中還是有些人比較眼熱,想要將這趟水給攪渾。 臨洮的大豪強徐淳站起身,言道:“諸位,依某度之,這都護的人選不是明擺著么?戎邑的楊公在涼州諸郡的聲名甚高,且一向都有長者風范,麾下亦是兵精將勇,這都護的人選,非楊公莫屬。” 楊奉與徐淳兩人分別是戎邑和臨洮的豪強家族,多年來彼此之間多有利益輸送,徐淳自知憑自己的資歷是當不上這個都護的,索性就將楊鋒給推到了前面,既算給了楊鋒的面子,同時也算是用旁人試探一下在場諸人的底線。 楊鋒急忙站起身,道:“徐兄太客氣了,論及資歷和本領,在座的諸公都在楊某人之上,我怎好意思竊居此要職,這都護我可當不了。” “我推舉日渥不基為陣前的都護,他可曾經(jīng)是在戰(zhàn)場上,憑一己之力斬殺了三十七人的勇士!這樣的英雄,定可勝任此職。”說話的人與日渥不基一樣,是羌族的族長白瑪。 西羌的人雖然好戰(zhàn),但在涼州地域一向都不被漢人瞧的起,即使白馬和日渥不基在西羌諸族中也是數(shù)的上號的人物,但讓一個羌人來當都護,在這些豪帥眼中可謂是滑天下之大稽。 楊鋒甚至了瞅都沒有瞅白瑪一樣,道:“依我看,倒是不妨請程兄擔當此任,如何?” 程銀的家族除了招募私士之外,還以隴西郡的襄武為本陣,負責涼州本土的鹽物的倒買倒賣。 鹽雖然是官營,但涼州邊郡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屬于一個比較特殊的地域,漢政府在涼州的官方勢力一直不足,很多本該由郡署主導的經(jīng)濟主體,在涼州各郡依舊是被地方豪強把持著。 程銀的家族,就是隴西郡最大的鹽務倒賣之家。 漢朝所食之鹽多為海鹽、池鹽,另有一部分井鹽巖鹽……而西北苦寒之地的鹽鐵多為益州供應,亦或是本土豪強占據(jù)著當中的資源。 隴西襄武的程家一直與各大族保持著良好的關系,這也是因為他們手中所掌握的鹽井資源數(shù)量極大。 程銀笑呵呵地站起身,看那樣子似乎還真就是想要接下這個都護之職。 白瑪見一眾豪強不搭理他,惱怒地起身道:“諸位對我適才推舉之人沒有言語,既不贊同也不反對,是為何故?” 楊鋒淡淡地掃了白瑪一樣,道:“爾等西羌之人,焉能做我漢軍的都護?” 這一句話算是徹底的將在場的羌族首領們都惹毛了,他們紛紛站起身來,呲眉瞪目的看向楊鋒,眼中盡是惱怒之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