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安邑縣內(nèi),袁紹坐在主位上,威嚴的聽取著下方斥候將關中的情報逐一匯報給他。 待斥候將關中的情況逐一向袁紹稟明之后,袁紹很是隨意的揮了揮手:“下去。” 斥候領命離開了廳堂。 袁紹看向此番隨他一同來到此處的一眾掾史、門客道:“不想陳王麾下兵卒倒也是強橫,穩(wěn)守長安而令董卓寸步不能進,倒是頗出乎袁某的意料之外。” 袁紹的下方,一眾士子輔臣門客侍立于廳堂的兩側,顯的壁壘分明。 左面站著的幾個人是田豐、沮授、審配等——是為冀州本土一系的豪門士族。 右面站著的是郭圖、辛評、荀諶、荀彧以及前一段時間,由郭圖引薦,剛剛奔赴到袁紹麾下的郭嘉——是為汝潁一系的經(jīng)學士人。 除了冀州本土和汝潁一系的士人之外,另有兩個人單獨站立于這兩撥人之外,他們既不屬于冀州一系,也不屬于汝潁一系,而是南陽郡一系的士人,相比于袁紹麾下的兩大陣營,這兩個人算是獨立于其外的。 許攸和逄紀之所以獨立其外,并不是他們不想攪這趟渾水,而是他們暫時不敢往里摻和。 只是通過袁紹上任冀州后一系列的事件,許攸和逄紀就能看出兩派士人在袁紹手下爭斗之激烈。 其時袁紹奪下冀州,初入鄴城之時,便有昔日的韓馥麾下的閔純,持刀立于城門下,試圖阻攔袁紹進入鄴城,被袁紹命人收監(jiān)待審。 閔純亦是被韓馥從家鄉(xiāng)召來做臂助的。 韓馥當年初到冀州,為了擴充勢力,不被本土的門閥和豪強架空,因而不拘一格的任用其家鄉(xiāng)的潁川人士,大面積的提拔老鄉(xiāng)來冀州。 此舉惹怒了冀州本土人士,需知百年以來,論及門閥相黨,人情比周,天下莫有甚于冀、幽者,當年朝廷的三互法也主要針對的是冀州人和幽州人。 韓馥如此大面積的找老鄉(xiāng)到冀州任職,當?shù)亻T閥豪強如何甘心? 冀州本土士人開始選擇能夠替代韓馥者——那就是袁紹。 不過潁川臨近汝南,在汝潁之地,袁紹的名聲要遠遠超過韓馥,那些汝潁之人雖然是韓馥召來冀州的,但韓袁爭奪權柄的問題上,他們大部分人最終選擇站隊到了袁紹這一面。 冀州和汝潁人士大都支持袁紹,袁紹因此輕易地碾壓了韓馥。 問題是,就算是大部分人傾向袁紹,但韓馥畢竟是天下名士,曾在朝中任御史中丞,為東漢時期的三獨坐之一,地位優(yōu)寵。 三獨坐為御史中丞,司隸校尉,尚書令,這三個位置都是監(jiān)察之官,是加強皇帝制約百官權力的重要職位。 韓馥有這套履歷在,就算是局面不利,也絕不會是孤家寡人! 當時在冀州的汝潁人士雖大部分傾向袁紹,但還是有一部分人是支持韓馥的。 而被袁紹收監(jiān)的閔純就是其中之一。 這事本來也無可厚非,抓住韓馥的心腹,要殺要剮全憑袁紹心意,小事一樁,但偏偏冀州本地的士人開始借題發(fā)揮了。 冀州人歷代好結朋黨,在大漢十三州中可稱之為最,這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本事和習俗。 韓馥任用汝潁士人為州官,極大的侵犯了冀州本土門閥士人的利益,如今袁紹上位,在以審配、田豐、沮授等為首的冀州本土士人眼中,這些汝潁人士就應該統(tǒng)統(tǒng)滾回他們的豫州老家,該哪涼快去哪待著去! 于是,借著閔純的‘持劍門’事件,冀州人田豐暗中向袁紹諫言,應仔細清查汝潁系士人的底細,畢竟如今在冀州的汝潁士族官吏,都是由韓馥一手提拔起來的……雖然他們眼下歸順了袁紹,但難保他們當中沒有包藏禍心之人,閔純這樣的人應該不是特例。 袁紹這個人雄才大略,機變無雙……但有一個毛病,就是耳根子軟,容易被旁人動搖了主見。 他聽田豐說的有理,心中也不由得擔心起來,于是便讓田豐去親自查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