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武都郡的地形,海拔,包括常住人口以及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都不適合作為一座城邦來進行發展。 這里河谷縱橫,雨量充沛,森林繁茂,而且還是涼州、關中、蜀地三處的交匯之所,可謂巴蜀咽喉,秦隴鎖匙。 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將武都郡所管轄的六縣當成經濟地域來發展,那純粹就是腦袋讓驢踢了。 劉琦的戰略,是將此處劃撥為‘棄郡’,然后在這里建立要塞兵營,鑄造能夠且屯且守的‘建設型兵團’,安置從涼州和關中南下遷移的黔首和異族。 …… 當下,吳懿低頭沉思,而劉琦則是在一旁為他灌輸自己的想法。 “在荊南七郡,我和兄長劉磐整合漢人與荊蠻,專門施行軍屯;而在南陽郡和柴桑,我也一直是在整合我昔日降服的山越進行軍屯,這就是所謂的寓兵于農……夫定國之術,在于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涼州雖然貧瘠,地處邊塞人口不多,卻也有羌人可用。” 吳懿摸著下巴,認真的思慮良久,道:“可這當中卻有一個弊端。” “什么弊端?” “涼州民風彪悍,特別是羌人久治不歸,就算是他們南遷至此,恐其亦不賓服。” 劉琦聽了很滿意。 吳懿能說出這番話,說明他確實用心思考了,值得夸贊。 劉琦伸手招呼吳懿近前,道:“吳兄,我既然已經說了這武都六縣,從現在起就要成為我們在西南屯田戍邊的第一線,既然是戍邊,那自然不能是什么人都能接受的,從涼州來的人,你要仔細甄別,擇選健壯與忠厚者留下助屯,其余的……大可遣返,不準入境。” “遣返?” 吳懿不明白這波操作的深意:“武都本就貧瘠,有人戶入境乃是好事多磨,如何還拒而不納?” “這里本來就是棄郡,我們要建立的是堡壘,又非城池,要那么多人作甚?羌人與我們,本就二心,屯邊初期要的人多了,反而掣肘,容易出亂子,況且物以稀為貴,你越是將他們擋在大門之外,他們反倒會越瘋狂的想要往武都鉆。” 吳懿若有所悟的道:“末吏明白了。” 劉琦伸手拍了拍吳懿的肩膀:“武都的事做好了,待日后有機會平定關中,子遠之功,當可計于表冊之首。” 其實這個武都郡守,劉琦也是琢磨了好久,最后才決定扶持吳懿上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