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協雖然是個小小的少年,但卻經歷過不少大風大浪,對于這個世道的世態炎涼,他甚是比一般的中年人能品的更是入味三分。 他心中明白,董卓是為了一眾西涼邊功武將的利益輔自己為帝的,然王允和他身后士孫瑞,鄭泰,楊贊等一眾人身后,何嘗又代表的不是這冀、并等州的士人門閥呢? 當然,就行為方面,他們肯定是比董卓要好很多的,但即使如此,劉協也不得不自己偷著藏個心眼。 至少,他得先知道自己是要往哪里去。 王允長長作揖,道:“陛下放心,臣此番擁戴陛下,先往河東郡,那里有郡守王邑王文都,一向有忠志之心,其人師從昭烈,乃海內名士,陛下去往河東,大可安心。” 王允話中所說的昭烈,指的乃是昔年的海內名士劉寬。 劉協聽了王允的諫言,頗為猶豫。 “王邑此人名聲,朕亦知曉,本不當相疑,只是據聞此人擁袁……乃屬袁紹附庸,朕若是沒有記錯,昔年袁紹在河北時,其曾有意立大司馬為帝,可有此事乎?” 王允聽出劉協的話語中,似對袁紹有些怨氣,遂道:“陛下勿憂,袁本初昔年之舉,與袁公路擁戴陳王為儲,頗有相似之處,雖不妥當,然皆是忠心為漢,無有他意,恕臣直言,陛下在長安一日,便猶如一日立于刀山之上,董賊隨時都會有弒君之行,由不得那些牧守不動些旁的心思,這也是無可厚非的。” 這一句‘無可厚非’說的劉協心中很不是滋味,感覺自己猶如一個被丟棄的廢物一樣。 王允看出了劉協臉上的不快,安慰道:“可只要陛下逃出升天,重興漢室,則諸外藩牧守得見天威無恙,自然賓服,此乃世間常理,還請陛下勿要掛懷。” 劉協稍微猶豫了一下,但還是點頭答應了。 說句良心話,他并不喜歡袁家人。 當年袁隗等人在朝中勢力極大,就算是董卓也不過是袁氏從西涼搬來京城的附庸而已,只不過后來一時不小心,沒有控制住,反倒是讓姓董的反客為主了。 所以劉協對于袁家人并不感冒。 但事到如今,他暫時沒有別的選擇。 袁家人再損再壞,也還比不上董卓兇殘,劉協姑且就當是屎窩挪尿窩好了。 “勞煩愛卿為朕開道。”劉協對王允笑道。 王允長長作揖,揚聲道:“陛下請放心!” 緊接著,便見他,士孫瑞,楊贊等人擁簇著劉協匆匆離去。 扶劉協上了車攆之后,王允便命楊贊帶領一眾精銳,火速保護著劉協奔城北而去,至于皇宮中的后宮眷屬,王允亦是承諾會火速派人將他們送出城去,在劉協抵達河東郡后,就會與他們再相見。 哄走了天子之后,王允立刻下令,開始在長安城誅除董卓的同黨,也算是替原先被董卓害死的士人同僚出一口惡氣。 他親自坐鎮在皇宮門外,冷目四顧,側耳傾聽著長安城中不時傳來的喊殺聲與嚎叫聲,嘶聲裂肺的聲音響徹在長安城的上空,不知為何,卻讓王允覺得格外悅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