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駱俊聽了荀攸的話,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轉頭走到了那名替陳王把脈的醫官身邊。 他低頭看了看平躺在床榻上,高燒不醒的陳王,又瞧著那名皺著眉頭不斷嘆氣的醫官,低聲道:“醫者,大王情況如何?” 醫生嘆了口氣搖搖頭,站起身道:“回稟相君,大王的傷勢雖然沒有傷及五臟與骨,然卻大開皮肉,受傷后又奔勞了一夜,流血不止,傷及了元氣……大王已年過六旬,眼下雖然已經包扎了傷口,服了湯藥,但情況卻依舊不甚好,需謹慎以待,好生調養才是,萬萬不可再受勞苦了。” 駱俊認真地點了點頭,道:“大王的傷勢,全靠你了!大王是咱陳國擎天之柱,萬萬不可使其轟塌也,不然我陳國的三軍將士、黔首齊民,將皆無所依。” “相君放心,在下一定盡力便是。” 與醫者溝通完畢之后,駱俊轉頭看向荀攸,無奈道:“公達先生,你也看到了,我家大王傷勢太重,不宜再臨于前線,眼下本相只能代替大王指揮三軍將士回返雒陽,休養生息,待翌日大王康健之后,再興兵討賊,還請先生勿要怪罪才是。” 荀攸拱手道:“豈敢怪罪相君,只是荀攸有一良言,還請駱相靜聽。” “先生有話,直說無妨。” 荀攸嘆道:“大王傷重,自然是不能再臨于前線,回軍修養乃是正理,只是雒陽與長安之間,地處平坦,京兆與司隸之地,可謂相連,昔年雒陽有大王鎮守,董卓忌大王威名,故暫未以兵相欺,如今大王重傷未愈,董卓若知,一旦興兵東征,憑目下陳國軍馬的士氣,可能攔得住西涼兵么?” 駱俊皺了皺眉頭,低頭不語。 “如今漢中之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陽平之險天下皆聞,駱相若是能帶大王進入漢中,暫且在南鄭歇兵,如此定可保大王的傷在痊愈之前,不會遭到董賊的襲擾,這乃是保全大王的最好之法,亦是攸的一點淺薄之見,還請駱相細思之。” 駱俊面無表情,低頭不語,似在沉思著這件事的可行性。 但是少許之后,卻見駱俊還是搖了搖頭。 “多謝公達先生的美意,然此事事關重大,非大王親自而不能決斷,駱某雖為國相,卻也無權定奪……駱某眼下只能引大王回返雒陽,克盡臣節,還望先生勿怪。” 荀攸無奈一嘆,道:“既然如此,那荀某就不勸駱相了,但有何需求,只管吩咐我二人便是。” “那是自然,自然。” 兩人客套了一番之后,荀攸和黃忠便撤出了王帳。 出了王帳之后,黃忠低聲問荀攸道:“就這么任憑駱俊引兵返回雒陽?若如此,黃某敢用人頭擔保,不出兩個月,陳國軍隊,必盡被董卓所滅。” 荀攸苦澀地搖了搖頭,道:“我又能如何?漢升也不是沒看見駱俊的態度,他是斷然不會和我們回漢中的。” 黃州皺起了眉頭,道:“為什么?這么遠的路程,陳王的身體顛簸勞累,怕是支撐不到雒陽就會……” 下話,黃忠倒也是沒好意思直說。 他自然也是看出,陳王劉寵已經算是一腳邁進閻王殿的大門內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