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黃忠終歸還是搖了搖頭。 “若說無名之輩,黃某人、典君、文仲業、太史子義、魏文長、張繼先,在入劉荊州和少郎君麾下之時,皆算無名之輩,但如今,不也皆小有所成?大王不可輕敵。” 劉寵沒有耐心了:“二位若是這般執拗,那便不要與我同行,你二人且在后方策應,以為后軍便是。” 黃忠還想勸劉寵,卻見荀攸不著痕跡的拉了一下他的袖子,似做提醒。 然后便見荀攸道:“如此最好,大王驅兵先行前往長安,我二人率領五千本部兵馬合后,大王若能直入王城,勤王救駕成千古之功,我二人也算是有策應之功,若是大王事有不濟,我二人也可審時度勢,從旁策應救援大王。” 劉寵聞言,無奈地搖了搖頭,甩著手指頭點他二人道:“似這般膽小,恐一輩子也不能成就功業,還當的什么將,從的什么軍?待長安破時,半分功勞也落不到汝二人身上!” 荀攸認真道:“我等只想勤王救駕,不慮其他,大王不必計較我等功勞。” 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待兩人出了劉寵的王帳,黃忠看向荀攸的目光變的有些不滿了起來。 “先生適才為何攔某?某勸諫陳王,乃是為將者之本分,進攻長安,非同小可,豈能這般隨意?” 荀攸搖了搖頭,道:“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最好的結果?”黃忠不明所以地道:“為何這般說?” 荀攸認真地看著黃忠,低聲道:“漢升,陳王召你來他軍中,是為了何事?” 黃忠下意識地回道:“陳王軍中,缺少能夠主持大局的鎮軍大纛。” 荀攸道:“不錯,陳王缺猛士良將,故而從劉府君那里將你借來,極盡拉攏,想要將你收為左膀右臂,可你看看,如今的陳王為了急于進兵,甚至連讓你率兵跟于其后之事也答應了,甚至不再讓你在其中軍相輔……足見他此刻已經是急功近利,被沖昏了頭腦,我們說什么怕是他都聽不進去的。” 黃忠認真地琢磨了一會,覺得荀攸此言甚是有理。 荀攸又道:“咱們在后方協助陳王,也算是進可攻退可守,既能保全自身,又能在萬一之時救陳王于危難,到也不錯。” 黃忠長嘆口氣,搖頭道:“如何會變成這般樣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