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琦執著法正和孟達的手,一邊暢談四方風土人情,一邊與他們緩緩走在前方。 他們的后面,則是漫步著文聘和典韋二人,這兩個人則是彼此互相交談一些軍事上的事情,不與前面的那三個人摻和。 劉琦與法正孟達二人所談之事很雜,真是想到什么說什么。 他們或論蜀道之艱難,或談論荊楚之富庶,或談論關中之亂及目前三輔之地的風起云涌。 論起天下時勢,劉琦和法正二人皆是各有獨到見解,兩人彼此侃侃而談,其言其行皆讓對方深深的感到佩服。 “孝直和子敬皆是三輔英才,可惜適逢變亂,不能穩居于故土,無奈之下不得已而流離至此,董卓有英才而不能用,著實可惜。”劉琦為法正和孟達抱不平道。 孟達聞言,很是感慨道:“想當年,三輔之地,不論人口與財力,亦屬大漢朝之頂尖,只是事到如今,因西涼軍的連年搜牢而落得如此下場,致使我等豪門之家亦是要舉族遷移,我與孝直也不知道是不是該痛哭了。” 法正亦是滿臉的委屈。 卻也難怪,他身為名士法真之孫,如今卻要落的舉族遷移,還不得不放低身價去走仕途,這當中的心理落差之大,不言自明。 劉琦笑了笑,繼續撫著孟達的背,溫聲道:“一時之難卻不代表一世之難,舉家遷移目前來看雖然可惜,但卻不代表這選擇不正確,關中與涼州之地,拖延的越久,便越如同苦海一般,董卓與其麾下諸將皆虎狼之徒,我等既身為人,又焉能長居于虎狼之策?二位來了漢中,來了我山陽劉氏治下,今后必然會成就更大的事業,二位的家族也將會更甚往昔。” 頓了頓,劉琦道:“有的時候,清平之世的機會,遠不及亂世來的多。 法正和孟達連忙表示感謝。 說到這里,卻見劉琦突然一轉話鋒,問道:“二位先生從北地原來,這一路上,可曾聽說過關中之內,目下有什么大事發生?” 孟達則是疑惑地搖了搖頭,道:“不曾聽過有什么大事。” 法正的思維顯然是要比孟達開闊的多,他大概琢磨出了劉琦問這話的真意。 “府君,眼下長安之地,別無大事,只是有一件,便是董卓的郿鄔已經建成,董卓將長安城內的財貨,正逐步向郿鄔轉移,而朝廷這邊,雖有西涼兵和并州軍鎮守于長安四野,但由于董卓目下已是常居于郿鄔,故其下各部將領松散,而大多的政事,已經開始交待于以三公為首的朝中群臣……” “郿鄔建成,董卓遷居于郿鄔……” 劉琦皺了皺眉,心中暗道,劉寵之所以執意北上,難道看重的就是這次機會? 董卓離開長安,而有部分朝野之權已經被漢室舊臣重新掌控……說起來,這倒確實是個良機,畢竟董卓在長安城內外,靠的全是兵勢威壓,除了他麾下的西涼兵將外,剩余的所有人都憋著一股勁,等著在暗中能夠陰董卓一把。 直等著墻倒眾人推呢。 董卓離開了長安,那這些想要謀害董卓的人,便會在私底下串聯的更加緊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