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劉琦伸出了四根手指,道:“我麾下有四名良才,皆有統兵馭眾之能,分別為太史慈,李典,張任,魏延……我想從他們當中選出一人為漢中郡守,北御關中,南顧益州,不知伯常以為如何?” 馬玄捋著胡須,笑呵呵地搖了搖頭。 “這四個人的名聲,我亦知曉,只是恐他們四個人,擔當漢中郡守并不適合……不是因為他們年輕,而是因為他們乃是常年隨府君統兵之人。” “哦?”劉琦的臉色變得有些古怪,無奈道:“果然……你也是這般作想的。” 馬玄淡淡地點頭道:“太史子義,魏文長,李曼成等人,皆是由府君一手提拔,歸降的這兩年間,隨同府君北上東征,也著實是立下了不少的汗馬功勞,但他們與劉荊州卻少有接觸,平日里也不歸劉荊州直接統轄,漢中郡眼下對于我軍來說,乃是關鍵之所,必然要由劉荊州信任的人駐守,府君若是在漢中安插自己的人,不論這個漢中郡守得力不得力,劉荊州都勢必不能答應。” 劉琦雖然也往這個方面想過,但他心里多少還是抱著一絲僥幸,希望是自己想的太多了,但現在看起來,卻非自己想得多,而是自古以來權力的爭奪就是如此。 饒是父子,在面對權力的分配與交替更迭,多少也是會抱有自己的私心,這不是指他們父子的關系不好,而是人類的本性而已。 劉琦站起身,一邊揉著自己的太陽穴,一邊若有所思地道:“可是漢中乃是緊要之所,北有董卓,南有劉焉,既是難守之所但又是緊要之處,若是不派一名能人,唯恐難守……說句實在話,我手下的這幾個人雖然年輕,但我知道他們的能力,近些年來這些人皆經歷大戰,反倒是最為合適。” 馬玄搖著頭道:“府君的眼界窄了,其實襄陽城中,也有一人足可當此大任,而且就在下觀之,此人與府君關系交厚,若是由他來鎮守漢中,既能讓劉荊州和府君同時滿意,且還足當大任。” 劉琦好奇道:“閣下所言的乃是何人?” “文聘,文仲業,此人當年隨同府君北上護君,回返襄陽之后,便一直侍奉在劉荊州之左右,平日里沉默寡言,卻又勤懇練兵,從不惹事多言,深為劉荊州所贊,此人性情正直,又是府君舊交,若能使其在漢中鎮守,則劉荊州可放心,府君亦可放心也。” “文聘……”劉琦默默地念叨了一會,道:“倒是個合適的人選,只是眼下襄陽諸將官中,也只有其與黃漢升算是直接替嚴君帶兵之人,若是把他調往漢中,黃漢升又幾番出征,那襄陽之地,嚴君的身邊執兵之人……又該如何?” 馬玄的嘴角掛起了一絲笑容。 他突然長長的向著劉琦做了一揖,鄭重道:“在下有一番肺腑之言,想要進于府君,事關劉荊州在襄陽的中軍統軍之事,只是事關重大,非得極其私密不可,不知府君可否換個地方與在下詳談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