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五日之后,從南陽那邊負責押解后續輜重的劉琮和劉修兩個人,來到了江關內劉琦的軍前。 對于劉表而言,他非常希望劉琦能夠扶持一下這兩個親弟弟,畢竟都是山陽劉氏的一脈子孫,劉表希望他們都能夠成才……最好是能夠變成和劉琦一樣的人才最好,如此山陽劉氏才會越發壯大,族中興旺。 當然,就實際情況而言,這不過是劉表一廂情愿的想法,哪怕就是劉琦拼到吐血,豁出老命去替劉表培養這兩個小弟,怕也是達不到劉表對他們的期望和要求。 這不是他們當中任何一個人的個人問題,而是天賦的問題。 嚴格意義上來講,劉琦和這兩個弟弟的差距是天生的,不是用一個簡簡單單的勤能補拙的概念就能彌補過去的。 不過眼下守護江關的事情,并不關乎一個人特別的能力,在劉琦看來,只要是按照他鐵索橫江的既定方案走,短期內絕對出不了什么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屬于獨自領兵,倒是比較符合劉表心中期望的對兩個弟弟的鍛煉。 自打到了南陽郡之后,劉琮和劉修就一直沒有離開新野,都是一直跟在劉琦的軍前聽用,兩人皆被編入到了荊武營內,而此番來蜀東取江關接甘寧,兩個人也是作為后方的糧秣官,實際而言并沒有任何直接的統兵權力。 糧秣押解到后,兩個人隨同‘真正押解糧秣’的武官來向劉琦稟報押運的情況。 “仲璜,叔攸,今次有一個重任,想要交給你們兩個人的其中一人,這也是父親的意思,希望為兄能夠多多歷練你們,讓你們早日成才,為山陽劉氏在荊州的基業獻力。” 劉琮聽了劉琦的話,很明顯的精神一振,劉修倒是沒什么特別的表情。 劉琦坐在上首,雙手在桌案前合十,認真地思慮了一會,方道:“讓你們在新野任閑職,其實也是為了讓你們能夠在這段時日里熟悉一下軍務,如今小算一下,也有一季以上的時間,差不多也是到了該讓你們出來歷練了……眼下江關之地,就需要一名鎮關之人,你們,誰能當之?” 劉修略微猶豫了一下,然后認真地對劉琦道:“大兄,小弟不才,怕是還未有能力替兄長分擔如此重擔,江關乃是兄長剛剛打下的關隘,弟年幼才薄,恐不堪大任。” 劉修執意推辭,反倒是另外一邊的劉琮匆忙道:“小弟愿意替父親、替大兄分憂。” 劉琦認真地打量了一下劉琮,道:“仲璜,你可想好了?統兵守關不同兒戲,不可僅逞一腔熱血爾,若有疏失,后果便是失地陷城,性命堪憂。” “弟思慮已然周全,若不勝任,愿憑大兄處置。” 劉琦笑著搖了搖頭,道:“我并無權力處置于你,若是處置,也是父親。” 說罷,卻見劉琦抬頭道:“進來吧。” 少時,便見黃忠帶著一名四旬大漢走進廳堂。 “見過府君。” 劉琦轉頭看了看黃忠身后的大漢,道:“此人某識得。” “末吏鄭渾,見過劉府君。”來人恭敬地道。 劉琦微笑道:“昔日宜縣驛館,誅滅宗賊之時,有汝一份功勞在,劉某記憶猶新。” 那名為鄭渾的軍漢道:“不想府君卻還記得。” 劉琦和劉磐當年剛剛進入荊州之時,黃忠曾向劉琦舉薦當年隨他在南陽戰黃巾的十八名屬下,與他一同協助劉琦埋伏宗賊,后這十八人俱被安排在行伍之中,后皆逐步憑借軍功而升,各有其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