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許耽所說的事,劉琦其實事先也大概有過了解,雖然招募普通的黔首也不是不行,但劉琦還是想要招募最強壯的兵卒。 另外,在丹陽郡招募普通的鄉民,他們的家眷大多在本地,如何能將他們帶回荊州? 除非招那些沒妻沒兒,無父無母的……但這種孑然一身的畢竟是少數。 所以,還是受降那些叛軍來的靠譜些。 丹陽步兵在南部諸州屬于強兵,歷史上孫策手下的丹陽兵,就有很多是居于山中的山越之民,孫策在位時每次擊敗境內的山越,都會收納其中青壯入其軍,這事確實是有先例的。 至于許耽適才說的難處,劉琦的心中已經有了應對策略。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中國歷史上極有名的一句古語,劉琦一直將這句話記在心中。 老祖宗流傳給后世的話,都是他們用幾代人的經歷,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不容你不聽。 想要招募山越中的青壯,首先就要弄清楚山越是什么。 劉琦在前世時,曾以為山越都是揚州百越遺民的后裔。 但穿越到了這時代后,通過與這個世界的人了解過山越后,劉琦才發現自己錯了。 所謂的山越,當中確實是有百越后裔存在的,可即使是有,經過好幾個世紀的洗禮也已經被漢人同化了,與漢人無異。 仔細想想也是,一個遍布了整個南方的分散武裝集團,怎么可能只有單一的人口來源。 眼下的山越其實就是江南山區中山賊式武裝割據勢力的統稱。 而這些山中賊的人員眼下有八成以上是漢人,只有兩成左右先祖是先秦時期的南方越人,而這兩成人因為數百年來與漢人雜居,漢化已經十分嚴重了,扔在漢人堆里根本分不出來。 漢民族的同化能力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民族的同化能力,在古代簡直就如同滅種原子彈一樣強悍威猛……管你原先的祖宗是誰,到了漢族人面前統統讓你在這認祖歸宗。 那這些山中武裝割據勢力是如何形成的?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地方的吏治混亂,土地兼并嚴重,地方個別勢力坐大,剝奪了底層民眾的生存空間,再加上兵連禍結,因而導致大量的黔首入山,逐漸形成山越。 那山越的統領都是誰? 山越各部的統領者,在沒有進入山區前,基本上都是稱雄于一方的大豪強,這些有能力統領山越的豪強,進入山中后普遍被稱為宗帥。 歷史上的山越宗帥中,比較有名的是嚴白虎、祖郎、費棧、潘臨、毛甘、金奇等。 揚州境內的山越總人數應該有幾十萬,平時都生活在深山中,一旦缺糧了,就會組織起武裝力量下山來郡縣搶奪糧食,掠奪人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