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琦接受了陶謙的請和,暗中予以其書信,邀其為盟友,共同在丹陽郡募兵。 而陶謙在接到了劉琦的書信后,迫于形勢,遂暗中將其長子陶商送去了劉琦大營。 陶商名為賓客,實為質子。 但終歸是迫于形勢,被逼無奈,陶謙在派遣其子入荊州營后,氣的連續兩日不曾合眼,根本就睡不著覺,他的胸口因為氣憤甚至還隱隱作痛,躺在床榻上好幾天起不來。 年紀大了,經不住生氣,容易落下病根。 而另外一邊,駐扎在宛陵城內的吳景也已經知曉了陶謙與劉琦之間的小動作。 得知了劉陶相交,吳景不由大感驚詫,當時便下令,著三軍將士們務必把守好宛陵縣,并準備派遣使者去往南陽郡知會袁術這里的消息。 陶謙此舉等同于背叛袁術,丹陽郡怕是守不住了。 但吳景的使者還沒等出發,其姐丈孫堅的書信便已經送到了。 孫堅的書信中的內容令吳景大吃了一驚。 其書信當中明確的向吳景提出,自己已經暗中將劉繇從吳縣放走了,讓吳景在宛陵城不可攔截,務必要讓劉繇的兵馬成功與劉琦會和。 另外,孫堅還告知吳景,讓他立刻與劉琦修好,并在宛陵城自領丹陽郡守,招兵買馬收服丹陽郡諸縣,待劉琦和陶謙各自撤兵之后,不準任何人以任何名義再入丹陽郡境內,來者不論是誰,皆攻之! 而孫堅在安定了吳郡之后,必會派兵來宛陵增援于他。 孫堅的話雖然沒有明說,但吳景畢竟也不是等閑之輩,孫堅的一系列動作已經說明了他的用意。 姐丈這是要自成一方勢力,脫離袁術的掌控了! 吳景雖然一直隸屬于袁術,但論及關系,他自然還是跟孫堅更親近,畢竟他兩個姐姐皆嫁給了孫堅,孫吳兩家才是本家。 如今孫堅既有意擺脫袁術,自行割據,那吳景又豈能拖他的后腿?何去何從根本就沒有思考的必要,他只能從于孫堅。 當下,吳景改變戰略,立刻派遣使者前往劉琦的大營中,與荊州軍示以友好,并命令手下的兵將,讓開宛陵的通路,允許從江東來的劉繇等人入境歸楚。 …… 數日之后,陶謙先命人送來了質子——即他的長子陶商。 雖然是人質,但名義上畢竟是徐州刺史的兒子,更兼其身負兩家友好之重責,劉琦自當遵照禮數厚待于他。 “丹陽人陶商見過劉府君。” 年輕人站在劉琦的面前,拱手行禮道。 劉琦抬起頭,認真地打量著陶謙的這位長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