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們兩人連續趕路數日,從劉曄家鄉九江成德前往廬江郡的治所舒縣。 廬江乃是中原向南方進軍的跳板,亦是江東之地通往北部的屏障,地理位置之重要,便猶如益州之漢中郡一般。 自古以來,守江必守淮,若坐擁于江東者得廬江,則中原門戶洞開,進可窺伺兗徐,退可為江南屏障,卻為重中之重的戰略要地。 但也僅僅局限于坐擁揚州之地,對于荊州而言,廬江目下并無可圖之利。 此時此刻,李典和劉曄兩人已經駕馬來到了廬江的治所舒城之外。 他們是來勸說廬江郡守陸康,給他們的兵馬打開方便之門,讓他們借其地迎接劉繇的。 李典望著通往舒縣的官道,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雖然說服了劉曄替劉琦為使者,但劉曄到底能不能說服陸康,李典心中并無把握。 劉曄年紀輕輕,看著僅僅只是比李典大一點,看樣子應該是和劉琦差不多大,而且外貌和氣質,隱約間似乎也有那么幾分的相似,兩人都是那種面白無須,有著一張親切的面龐,臉上常年掛著一副人畜無害的何須微笑,讓人看著感覺很是舒服的那種。 劉曄轉頭看了看若有所思的李典,問道:“曼成面上,為何有猶豫之色?莫非是信不過劉某?” 李典聞言回過神來,忙道:“自然不是,子揚乃是高明之士,年紀輕輕便是淮地名士,更兼為漢室宗親,由你去說陸府君,必可成事。” 劉曄搖了搖頭,道:“曼成嘴上如此說,心中恐怕卻未必如此作想。” 李典被劉曄一語說中心中所想,嘿嘿干笑了兩聲。 他道:“實話實說,某這心中確實多少有些沒底。” “為何?曼成也不是舌辯之士,不也是一樣說動某出山相助了嗎?” 李典嘆息道:“那是兩回事,我來說子揚,乃是因為某之出身行徑可得子揚看重,與你去說服陸府君可完全不同。” 劉曄聞言不由哈哈大笑,直笑的前仰后合。 李典這話說的確實沒有錯,劉曄肯應李典的相召而出山相助,跟李典的嘴皮子功夫沒有半點關系, 確確實實是因為劉曄通過李典的能力,出身,行徑而覺得劉琦是一個可以投資的人。 劉曄在十三歲的時候,就已經敢于借遵母親遺愿之名,而去手刃父親身邊的近侍,且不足雙十就成為了揚州名士,這足矣說明他是一個非常聰明,懂情商,而且善于捕捉細節經營自己聲望的人。 李典初見他時,曾說起了自己的身份,間接的使劉曄對劉琦產生了濃重的興趣。 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能夠讓中原第一豪強李氏家族的一支甘愿拋家舍業,脫離族群而前往荊州侍奉于他?這得是多大的人格魅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