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琦當然相信太史慈說的是真話。 因為別人不清楚,他確是最清楚不過,以孫堅的角度而言,他當初在陽人城既然聽從了自己的勸解沒有去殺孔伷,那其現(xiàn)在也絕對不會去殺劉繇。 畢竟當年在南陽郡殺張咨的時候,孫堅已經(jīng)吃過了這方面的大虧,他不可能在同一個坑里栽兩次跟頭。 也正是因為如此,劉琦算定孫堅一定會順水推舟的答應(yīng)自己迎接劉繇的請求,不然若是真等他打進吳縣的那一天,事情還真就是不好解決了,像是劉繇那種癩皮狗,他到底是殺還是不殺呢? 既然這種事對孫堅而言屬于左右為難之事,那莫不如放走了省心。 有基于此,劉琦認為這才是太史慈能夠沖出吳郡的包圍圈來到自己面前的最主要原因。 至于其他的過程,都是扯淡。 但這話劉琦可不能對太史慈去說。 …… 黃祖命手下郡卒在郡守府最外面的院落中設(shè)置了兩面箭靶,分別在院落的兩個角落,距離的間隔很大,若是按正常情況來說,用單一的手法持弓去射,若是在不轉(zhuǎn)動身體朝向的情況下,是根本不可能同時完成射擊的。 只見太史慈當著眾人的面,來到距離那兩面箭靶的五十步外, 他自信的接過江夏郡守府中人遞上的短弓,用手上下抬舉了幾下,試了試重量,然后滿意的點了點頭。 遂后,卻見太史慈先用左手持弓,從箭壺中取出了一支雕翎箭,捻箭羽拉硬弦,瞄準左面五十步外的那面箭靶,瞇起了眼睛,凝神屏息,心中暗暗默數(shù)了三個數(shù)。 一、二、三! 接著便見太史慈的手指一松,那支雕翎箭如風雷般的射向了院落左面的靶子。 射完之后,太史慈看都不看那面箭靶,直接換了右手持弓,調(diào)轉(zhuǎn)方向?qū)χ颐娴募凶佑质且患涑觯瑩Q手持弓的速度一氣呵成。 待眾人都轉(zhuǎn)頭去觀看時,卻見距離太史慈五十步外的箭靶上,兩支利箭都已經(jīng)是射中了箭靶正心,并無一箭走空落靶。 在場眾人,以典韋,張任,魏延等為首的諸將官,見了太史慈的箭術(shù),都大為驚嘆,便是黃祖手下的一眾將校,亦是稱贊不已。 而太史慈顯然是對自己的箭術(shù)極為自信,他在射完了那兩支利箭之后,居然看也不看那兩面箭靶,直接轉(zhuǎn)身回到廳堂前的臺階下來拜見劉琦。 很顯然,在太史慈的概念里,自己射出去的箭,壓根就不存在射不中這一說法。 黃祖適才主觀的就猜疑太史慈乃是袁軍細作,對其本領(lǐng)也頗為質(zhì)疑,聽了劉琦的解釋后,才知曉了其中的門道,如今見太史慈果然能夠左右開弓,本領(lǐng)非凡,心下甚是欣賞。 他立刻換了一副嘴臉,走上前對太史慈言道:“不想君之手段竟這般高絕,果然是有猛士之姿,適才是黃某人出言孟浪了,請君勿怪。” 劉琦在一旁聽的微微一愣。 接著他情不自禁的樂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