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他既然敢自稱能夠說動孫堅……那或許還真就是能。 “然后呢?”劉表繼續道。 “然后就是廬江郡守陸康,劉正禮若要去江夏,需走廬江郡,此人目下尚屬于中立人物,孩兒對這個人不甚了解,因而不敢妄言。” 劉表慢悠悠地道:“前番董卓任劉松為豫州刺史,劉琬為丹陽郡守,劉曄為廬江郡守,劉松和劉琬皆前往上任,唯有那劉曄不曾上任廬江郡守,你可知為何?” 劉琦認真的思索了一會,道:“想來,應是那劉曄乃是高絕之士,看出了董卓的計謀,恐為二袁所害,因而不敢上任廬江?” 劉表搖了搖頭,道:“這或是其一,然其二便是陸康在廬江的聲望過高,即使劉曄乃是淮中名士,亦不敢去接替其郡守之位。” “陸康居然有這般聲望?” “當然了,我兒需知,那陸康乃茂才出身。” 劉琦聞言恍然而悟。 在大漢朝,茂才也是察舉制的一種常科,相比于劉琦這種被郡中每年會一舉出的孝廉相比,茂才在士人中的含金量更高,孝廉是郡舉,而茂才則是州舉,且被舉者,都是在職官吏,相比于孝廉人數要稀少的多。 能夠在士人官吏中被舉為茂才者,要么是在士林中名氣極大,要么就是對朝廷有過特殊貢獻,絕非隨隨便便就可以任之。 而經過劉表一番敘述,劉琦知道了,陸康除了有早年被舉茂才的政治履歷,更兼在廬江鎮壓了黃穰之亂,守備廬江諸縣不為兵戈禍亂,至今已是有十年之久。 如今的陸康,更因不懼兵戈之亂而連年朝貢,而被加封為忠義將軍。 如今的他已有六十五歲高齡,卻依舊是兢兢業業的治理著廬江郡,不論是士人,豪強,還是黔首齊民,皆對其深以為賴。 此等人物,若是不主動交印,劉曄又如何能去接替其位? 劉琦聽了劉表的敘述,心中大致明白了陸康的情況。 “若是依照父親這般說,這陸康似是忠義之臣,應不會與我們為難吧?” 劉表搖了搖頭,道:“不盡然,陸康乃是吳中士人,與袁家昔年亦有來往,若是就立場來看……此人目下,只怕依舊還是較親于袁。”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