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蔡琰的話,讓劉琦在驚詫之中,竟然一下子想通了事情的關鍵。 劉琦穿越到漢朝太多年了,自己的思維最近似乎是受到了平日里接觸的那些士族官紳的影響,逐漸愈發的‘東漢化’,看事情有點脫離了前世的習慣,有時會下意識的忘記從多角度去看,而是主觀的從東漢王朝的角度去瞧。 換位思考這個概念,最近有點被他遺忘了。 不錯,以東漢政府的角度來看,將荊蠻的所有人口統一編制戶冊,既有利于統一管理,又能夠增加財政收支,若是能將口賦和算賦落在每一個蠻人的頭上,則會大大增長荊南每年的賦稅額度,對政府而言是百利而無一害。 但荊蠻中人,能忍受的了這個嗎?他們能夠忍受這種賦稅制度么? 成年人每年出一百二十個口錢,看似很輕,但這幾十年來,東漢物價在不斷的攀升,而且地方豪強屢有土地兼并,黔首齊民的土地若被兼并,又靠什么去上稅納糧? 荊蠻人的腦袋一根筋,玩心眼豈能玩過漢人中的官紳豪強? 可以想象,他們最終的結局,基本上就是失去土地,賣身給士族或豪強,成為他們的奴婢。 再加上一旦編制戶籍,就要服全民兵役和力役,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也算是剝削了他們的自由。 這些情況,對于漢民來說是已經有百年歷史,算是常事,見怪不怪。 但對生活相對自由,以族落為單位生活荊蠻,怕是不能容忍的。 劉琦估計被四郡的郡署縣府登記造冊的荊蠻,在這數十年間,一定有不少人已經賣身為奴,所以才令各地的蠻族對郡署的戶籍政策不斷排斥,因而不斷的起義,不斷的反叛。 劉琦沉默了半晌后,抬頭看向蔡琰,卻發現她正嫻靜的坐在那里看著自己,不多言不多語。 劉琦實在沒有想到,厲害上赫赫有名的才女居然這般聰慧。 “多謝蔡大家提醒,蔡大家說的對,為荊蠻登戶造籍,于朝廷和郡署是好事,但對于荊蠻諸族而言,無異于天大的禍端,若我為荊蠻亦是反了。” 蔡琰的臉上露出了甜美的笑容:“府君能想通這點,實乃南境之福,其實以琰看來,若在清平盛世,為荊蠻造籍尚為難事,何況如今四方擾攘?” 劉琦哈哈笑道:“蔡大家所言甚是,今夜得蔡大家提醒,令劉琦頓開茅塞,劉琦感激不盡。” 蔡琰客氣道:“劉府君客氣了,蔡琰只是略略感慨,又未曾教府君應怎么做事,府君能夠想通個中關節,皆賴君善于納諫自思,與蔡琰又有何關系。” 說到這,蔡琰似做恍然的轉頭看向屋外,道:“天色不早了,府君也勿要太過勞累,還是早些回去休息,軍政之事自可來日處理。” 劉琦亦是起身,道:“蔡大家也當早點回驛舍休息。” 二人同時起身,來到了屋外。 來了屋外,卻發現不知何時,天上已是下起了蒙蒙細雨。 劉琦見狀一愣,不由道:“怎么突然就下雨了?” 蔡琰嘆息道:“南方多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比之北地卻是大不相同。” 劉琦轉頭,沖著遠處招呼道:“典君、典君何在?” 劉琦的話音方落,便見典韋手持一柄小簦,從遠處的陰影間閃到了劉琦和蔡琰的面前。 蔡琰見了典韋,心中略是吃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