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典笑道:“僅僅只帶北地士子怕是不行……你不想帶蔡蒯中人去荊南,可蔡瑁已經是找上門來好幾次了,這薦書也呈了一籮筐,非要向你推薦他族中的那些學經后輩,還有蒯良亦是如此……你好歹也是蔡瑁姐丈,總不能真撇了他的面子吧?” 劉琦仰頭看了看房梁,慢悠悠地道:“我那已去的岳丈蔡諷倒是經學豪儒,可過了他那一輩,蔡家的這一輩人在文才上卻遠不及先輩,蔡蒯兩家現下雖也有些讀經之士,但水平委實不到家……讓他們干些抄錄典籍的事情倒是可以,但這治書的大事,哪里是他們能做的?我這小舅子居然也好意思長的張嘴。” 李典道:“要不來日,我幫你回絕了他們?” “還是罷了,蔡瑁推薦了族中的誰人,就帶著那些人一同去,反正到了荊南,隔著數百里地,我用他們抄書還是治學,蔡蒯也不知道,知道也管不著,正好也借此事讓蔡瑁欠我個人情……我也好讓他替我辦件事。” “辦何事還需賣他人情?” 劉琦嘆息道:“在荊南治學用人,我雖想盡用北地士子,但也需顧忌一下本土學派士子之心……多少還是要用些荊州的名士坐鎮才是。” 李典詫然道:“伯瑜所說的,是蔡蒯兩家中人?” 劉琦失笑道:“蔡蒯算什么,我說的是另外幾人……幾個需要蔡瑁幫我牽線搭橋,才好聯系上的人。” “哪幾人?”李典不解道。 劉琦微微一笑,道:“擇日你隨我一同拜會一趟,便知曉了。” …… 襄陽西南二里,乃是峴山,素有城南勝景之首,道場西來此盡為龍、山多亭榭的美譽。 峴山之南下,有一片草廬居舍,旁邊一片桑園,供草廬中人采桑補貼日常的衣食用度。 那草廬中所居之人,就是襄陽的大名士龐德公。 龐德公在荊北名士界的影響很大,若說蔡蒯兩家現在為南郡諸族領袖,那龐德公便算是荊楚名士之首。 最近,潁川的司馬徽亦是因躲避中原戰亂,遷居至了襄陽,因司馬徽昔日與龐德公是舊識,且以兄事之,故來了襄陽后,便一直借居于龐德公的草廬。 而今日,龐德公的草廬又迎來了另外一位貴客,便是沔陽名士黃承彥。 黃承彥今日來,是因為收到了蔡瑁的書信,其代表蔡瑁,來與龐德公說和的。 這就是劉琦賣蔡瑁人情,讓他幫忙辦的事。 …… “劉伯瑜……嗯?原先倒是不曾聽過。” 龐德公帶著斗笠,身著粗布服飾,手持簸箕,在桑園中一邊以葉采桑,一邊喃喃地念叨著劉琦的名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