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嚴顏身后的士兵們,放聲高呼!士氣大振,歡呼之聲直沖九霄。 …… 劉琦捧著自己的長劍,坐在戰馬上,遙望著遠處的戰事,并不時的接到麾下斥候不時向自己傳來的軍情。 “稟府君,文司馬已經率軍擊潰陳蘭部,陳蘭棄軍奔東而走!” 劉琦點點頭:“好。” “稟府君,典君重傷敵將紀靈,紀靈被麾下拼死救走,典君因有傷在身,故未曾追擊。” 劉琦依舊是道:“好,有傷便不必逞強,放他一馬便是了。” “稟府君,賈公與黃司馬等人擊潰敵軍前部,雷薄受傷遁逃,袁軍校尉李豐為嚴司馬斬殺。” “好,我當為嚴顏記功。”劉琦再度點頭。 …… 一場鏖戰打下來,萬余袁軍士兵被困于澤內,為荊州軍和益州軍所殲滅者,約有一半以上成,余者隨各部曲長,屯長向劉琦請降。 張允率眾奔回到了劉琦的面前,道:“伯瑜,袁軍中有不少困于澤中的士卒,皆欲歸降……是納降還是殺降?” 劉琦問道:“有多少人?” 張允回道:“一時間還點不清楚,但估計最少會有數千之眾。” 劉琦聞言略有些吃驚:“怎會這么多?” 張允隨即為劉琦解釋了一下。 按道理來說,兩軍在曠野交戰,敗的一方的潰散之后,士卒們即使不跟著主將撤退,也會四散而逃,留在陣中最后無奈之下投降敵方的少之又少。 但今天的戰局和平時多少有點不一樣,也是因為這遍地浮橋之沼地的特殊地域性,使得在沼內戰死和逃走的袁軍數量并不是非常多,大部分軍卒被困于當中,沒法跟隨主將逃離。 而他們最終也只能選擇投降。 待解釋完后,張允遂向劉琦請示道:“降眾略有些多,伯瑜……納之否?” 這個時代,收降兵很是有些講究的,表面上聽著是好事,但就實際來說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是糧秣要足夠,這年頭糧食的產量太低,多收一個降卒,就是多了一張吃飯的嘴,供養不起的。 其二是要看降服的士卒是否可用,因為很多兵卒的祖籍和鄉人并不在他們投降之地,若是背井離鄉的歸順過去,與鄉人久隔,這在忠誠度上就會有一定的問題。 暗中潛逃回鄉倒是還好,就怕日后在軍中串通反水,那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劉琦輕輕的用手中的馬鞭子拍打自己的左手,皺著眉頭,似是在認真的思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