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此舉表達了董卓決心摧毀東漢百年來的入仕制度,他不再給東漢的士大夫集團留任何面皮。 這是針對前番漢朝士大夫集團脅迫他立兩京之事,董卓給他們的一份回禮。 而此刻,已經達到了政治目地的二袁,都將注意力放在了對方的身上,并沒有對董卓的行為進行追責……主要是他們此刻也沒有多余的精力追責于董卓。 但也正因為以二袁為首的諸郡守不作為,致使董卓辦出了一件更為慘絕人寰的事情。 其帶盡太倉少府資后,立刻派兵,將河南尹以西的倉廩野谷一皆燒除。 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率十萬西涼兵,在河南尹焚田毀地! 繁華之地,一朝盡成貧瘠。 但是令劉琦沒有想到的是,雖然二袁對董卓沒有追責,但有一個人卻并沒有無動于衷……雖然他并不屬于關東諸郡守的聯盟范疇。 劉氏三牧中,實力最為強大的一位——大司馬劉虞,并奮武將軍、薊侯公孫瓚帶幽州軍追擊董卓! 辛末年三月初四,公孫瓚與董卓麾下的大將李傕、張濟鏖戰于新安。 西涼鐵騎與幽州騎兵一場血拼,互有損傷,未分勝敗,后因彼此奈何不得,只能各自撤軍。 劉琦聽了這消息,心中頗感疑惑。 以劉虞的個性,絕不會輕易動武。 這個老政治家一向不愿妄動刀兵,當年他去幽州平舉、純之亂,也是巧使手段,不曾正面與之相敵。 而且劉虞兒子劉和在朝廷擔任侍中,等同于被握在董卓掌中當人質,他這么直接與董卓交鋒,難道他不怕董卓斬殺其子? 以劉虞的做派,劉琦覺得他是不會忍心舍棄其子性命的。 這里面肯定是有問題! 但問題出在哪,劉焉目下也說不出來。 此一戰中,幽州騎兵天王公孫瓚自然是聲名大振,白馬將軍之名再次聲名遠播。 而除了他之外,還有一些將官因此戰而展露鋒芒,逐漸為世人所知。 劉琦通過張允麾下的探子得知,公孫瓚在新安與李傕和張濟一場大戰,雖未竟全功,但其麾下的幽州強兵,卻多因斬敵之舉揚名。 其中,有一個公孫瓚麾下的別部司馬,此番也算是多立功勛。 這個別部司馬叫做劉備。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