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劉琦自然是不能退讓這種事發生的。 他站出了來,打和事佬道:“都是為了國家大計,何須爭執?今日帳內所言,并無誰是誰非,不過都是就事論事爾,若諸公意見相佐,我們再好好計較才是,還是不要傷了和氣。” 李傕亦是道:“不錯,有事商量便是了。” 蔡邕轉頭,語重心長的對劉琦道:“不論劉君郎做出何事,可眼下卻無定論,豈能妄自定罪?就算他當真謀反,可他畢竟是宗室又是先帝近臣,如何能隨意便誅,更何況還是親子?劉伯瑜汝也是宗親中人,這些事,還需仔細計較,莫因少年氣盛,而做下不為人齒之事,落的個后世罵名,豈不可惜。” 這一番話,可謂是說的語重心長,頗有幾分訓教之氣。 劉琦心中苦笑,原以為問董卓要劉焉那三個兒子應該不是難事,但如今看來,卻是錯了。 若有蔡邕擋駕,此事只怕難成。 畢竟他是朝中諸名士中,唯一一個被董卓引為心腹之士,頗有分量。 他若是強諫于董卓,董卓為顧忌蔡邕的面子,只怕也不會交人。 誰能想到,李傕和賈詡沒有成為己方的阻礙,蔡邕反倒是成了。 劉琦認真地對蔡邕道:“此事乃是賈君所請,劉琦事先并不知情,然琦身為宗親,自當尊于禮法,豈能不顧手足之情,妄自相害同宗兄弟,此等拙劣之事,蔡中郎放心,此事劉琦誓不為之。” 哪曾想,蔡邕居然很是認真的出言糾正劉琦話中的毛病。 “劉君郎之三子,不是你的同宗兄弟,他們三個都是你的族叔……你應說,不能相害同宗叔長才是。” 劉琦尷尬地笑了笑。 這老頭把這輩分算的還挺明白。 我劉氏族中的輩分怎么排,你跟著摻和什么…… 劉琦考慮要不要把劉瑁認自己當兄弟的事情,找時間跟蔡邕說一下。 …… 就這樣,第一次談判,在蔡邕的反對下,草草結束了。 不過事情不順利,本就在劉琦的意料之中,他吩咐張允,將前來議和的諸人分別安置在城東的不同舍內休息。 然后,劉琦打算今夜分別各自去拜訪這些人,打通各個關節。 商業談判這種事情,劉琦前世還是相對拿手。 在正規的談判桌上,說的不過都是場面話,根本談不攏也談不成。 要想得到最大的收獲,私底下的交易才是重中之重。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