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孫堅轉頭吩咐朱治:“君理,立刻卓將士們各歸其部列陣抗敵,還是依照原先的陣勢,程普、韓當、黃蓋去守東、西、南三面,北面自由孫某親自去擋,盡量將他們擋在外街,不能讓西涼軍縱入過深!” 朱治領命,立道:“唯!” 劉琦道:“荊州有精銳七千,愿助君侯一臂之力。” 孫堅猶豫了一下,道:“劉公子若愿助戰,便讓五千將士隨孫某去縣城的北面臨敵,再派兩千人馳援縣城之西,那里有我麾下別部司馬程仲德負責鎮守……陽人縣只有東、南兩面有土墻,夯實的雖不堅固,卻也算是有了掩體,但西、北兩面并無城廓,需以主力軍應對才是。” 劉琦后世看電視劇時,攻城的一方和守城的一方,都是在城下展開攻堅戰的。 被攻打的城池是用石磚堆砌的城墻包圍著,看著又高大又堅固,可實際的情況并非是這樣的。 漢朝諸城,類似于雒陽、長安或是規模較大的郡國級城市,倒是會用筑城包城,因為城中有很多具有實力和能量的門閥望族會資助封城。 可封城的范圍,也不可能是所有人口的居住地,僅僅只是城池最中央的經濟中心地帶,而且筑城的材料,大多也是以土夯實的高墻,并非磚石堆砌…… 七八成的民眾居舍則是被封鎖在城墻之外。 想想也是,數十萬口的居民,又沒有高層住宅,都是平房,得在多大范圍包筑的城墻,才能將下轄之民全都封入城內? 都城和郡國級的城池尚如此,就更無需說縣級的城池了。 至于類似陽人縣這種縣級城,根本就不可能會有城墻包圍。 最多也不過是在縣城外的一些特殊地域,建造一些矮小的土墻,作為戰時用的臨時壁壘。 這種矮小土墻的高度、厚度、長度、密封度都很差,比高門大戶的院墻差不了多少,用處有限。 御敵之事不可懈怠,孫堅軍的將士們以最快的速度各歸其崗,準備抵御來犯之地。 而劉琦也在呂胥的護衛下,先是趕回了自己的行營,然后再前往城北與孫堅合兵。 來到自己的行營,發現荊州軍的士卒在黃忠、文聘等人的召集下,已是處于整裝待發的階段了。 劉琦抵達之后,看向諸人,問道:“異度先生和蔡司馬何在?” 蒯越和蔡勛從人群中站了出來。 “二位率領各自麾下的部曲,火速趕往縣西,那里有孫堅軍程普在彼,縣城西面沒有掩體,兩位引兵將助程普堅守,多加小心。” “唯!”蔡勛和蒯越領令。 “曼成,張司馬。” “在。” “二位引斥候部和騎兵部駐于縣中,與西北兩面來回傳遞消息,讓我隨時知曉各方動向,若是異度公和蔡司馬那邊事急,二位也可自行引軍接應。” “唯。” “仲業領步卒營,在西縣的街道埋伏布陣,配合孫氏兵將正面御敵。” “唯。”文聘應諾。 “漢升與某,率弓弩營去西縣外的屋舍埋伏,策應諸軍。” “唯。”黃忠領命,然后道:“公子也要去?西涼軍驍勇,公子或留守于城中,較穩妥。” “拿我彤弓。” 劉琦吩咐呂胥,然后鄭重的對黃忠道:“漢升,此戰我必參與,還請司馬勿要勸阻。” 黃忠沉默良久,方點頭道:“如此,公子可與末將同行。” 隨后,各部將士依令,火速前往各處。 去往縣西的路上,劉琦問黃忠:“漢升,我不明白,西涼軍既是乘夜而來,為何不暗中潛伏偷襲縣城,反倒是大張旗鼓而至?” 黃忠微笑道:“西涼軍與孫堅鏖戰半載,偷襲陽人的事,他們原先定也做過,估計沒什么作用……如老夫所料不差,孫文臺在縣城周邊,必有多處哨探,我觀那成南的福山上,便可長遠瞭望,適才西涼軍的號角響起同時,末將曾觀福山上有烽火煙霧為警,必是山上的軍卒也已看到西涼軍的進軍行跡了,如此,西涼軍即使潛行,怕也是無用,倒不如強攻了。” 劉琦恍然的點了點頭。 他仰頭看向天際…… 夜色如墨染,冷月如彎鉤,縣城街道上士卒們取暖的篝火,猶如遍布在那夜空的星辰。 劉琦緊緊的攥住了手中的彤弓,手上的青筋因充血而微跳。 今夜之戰后,適才那些圍繞在篝火旁的人,不知有多少人會化為繁星,從此再也不會知曉世間的冷暖。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