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蒯越和蔡勛用了數(shù)日時間,認(rèn)真的思索了荊州一系日后應(yīng)向董卓討要的官爵職位,并列出了名單。 蔡勛如何想的姑且不論,但蒯越這次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是做到了將一碗水端平。 如今山陽劉氏的宗族英才,也基本都被劉表帶入了荊州,因此蒯越在奏請的名單上,也填寫了一部分山陽劉氏的人進去,盡他之所能做到了讓劉、蔡、蒯三家均分南郡要務(wù)。 均分……這是劉琦看到蒯越和蔡勛送來的簡牘之后,腦海中對這份奏疏所產(chǎn)生的第一印象。 劉琦心中對蒯越有些歉意,單憑這份名單,就能看出他現(xiàn)在對自己頗為忠心,至少將他劉琦和自己的家族擺在了同一位置上,可算是不偏不倚。 但很可惜,對蒯越的這份感情,劉琦不能予以回應(yīng)。 “表山陽高平人劉表為鎮(zhèn)南將軍,荊州牧,表山陽高平人劉琦為長沙郡守,表山陽高平人劉磐為長沙都尉,表山陽高平人劉誕為章陵縣令……” “表襄陽蔡州人蔡瑁為南郡郡守,蔡州人蔡勛為南郡郡丞,蔡州人蔡中為襄陽校尉,蔡州人蔡釋為……” “表南郡襄陽中廬人蒯良為南郡都尉,中廬人蒯越為南郡長史,中廬人蒯矗為襄陽令,中廬人蒯鄧為……” 認(rèn)認(rèn)真真的看了一遍之后,劉琦方將那簡牘合上,對蒯越和蔡勛道:“二位擬定名冊辛苦,單看這簡牘的上名字,劉琦就知道二位這一次可算是用盡可心思,處處維護我南郡各家之情誼,著實不易啊。” 蔡勛和蒯越聽劉琦這說,心中頗為感激。 幾天來的籌謀和辛苦,不算白費。 二人同時拱手行禮道:“公子謬贊,我等實不敢當(dāng)。” 蒯越笑道:“不知公子覺得這份名單如何?若有不妥之處,還請多多指正。” 劉琦將那卷簡牘遞給了蒯越,道:“先生和蔡司馬擬定的名冊,在劉琦看來并無問題,回頭雒陽那邊若有使者前來,便由先生代我親自將這卷簡牘交給董卓的使者便是了。” 蒯越?jīng)]曾想到劉琦居然會這般好說話,自己和蔡勛擬定的名冊,他居然改都不改? 一筆都不改啊!? 蔡勛大喜過望,急忙道:“末將謝公子信任!” 劉琦笑道:“二位乃是琦之左膀右臂,琦若不信二位,我還能信的了誰呢?” 劉琦這么說,倒是將蒯越和蔡勛說的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不過蒯越心中還是有點起疑。 但起疑歸起疑,蒯越還是沒想出這當(dāng)中的破綻在哪…… 劉琦不但一筆不改,還讓自己保存這份名冊,待翌日與董卓的使者談判時,由蒯越親自交給對方的使者,可謂是既安蔡蒯之心,又展示了劉琦的磊落胸襟。 既是想不出破綻,那蒯越心中剩下的,便是感激之情了。 劉琦轉(zhuǎn)過話頭:“二位,稍后還請各自返回行營,讓三軍收拾行囊,明日一早,我等便拔寨起行,直走陽人城。” “直走陽人?”蒯越腦海中的明燈一下子被劉琦點亮了。 他驚詫的看著劉琦,心中泛起了萬千思緒。 這幾天的時間,蒯越一直沒有想通劉琦和益州軍分兵之后,抵御西涼軍的方法到底是什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