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北上!-《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劉琦》
第(3/3)頁
“好!”
“好!”
場內的歡呼聲空前熱烈!士卒們喊叫聲之大,似乎都能將場地掀起來。
黃忠看向臉色為有些發白的嚴顏,淡淡道:“一支箭都不在木樁上了,是平局?!?
嚴顏面容頗顯僵硬,無奈一笑。
劉琦在一片吶喊之聲中,端起酒爵向著周圍人示意。
然后,在眾人驚詫的目光中,劉琦仰頭將爵中酒一飲而盡,然后便望向了漆黑的天空。
今夜,注定難忘。
……
大饗之后,聯盟的兩支兵馬又在秭歸休整了數日,便開始向南陽郡的方向進發。
他們走的是水路。
走水路雖然繞遠,但卻節約時間,且荊州軍事前已經征調好了船只。
秭歸境內有一百二十里的黃金水路,沿其水路順東南而走,再轉一次船舟入河道的分支北上,便可進入西河,也就后世的富水河。
西河屬漢江水系,呈南北式的走向,順此河系乘舟北上,便能直出南郡,進入南陽郡境內。
騎兵少有利于乘船,荊州騎兵少,益州軍騎兵也少。
益州五千軍里約有三百騎,比例是十六比一,就數據來看比荊州要強一些,可惜也是有限。
馬為六畜之首,在這個時代頗為金貴。
但在各州各郡,養馬的成本雖高,但卻并不是不能養,問題是南方養出的馬大多為家駒,只能供人騎乘或是載車之用,真正能被挑選為戰馬的,十不足一。
且若是沒有豐盛的水草作為馬場基礎,要養出體格雄壯的戰馬,就必須要占用人的口糧,不能用麥麩敷衍。而從小養一匹戰馬到大所需的糧食,足可養活二十個人。
因為在戰馬的成長的過程中,喂糙料不利于戰馬的成長,很有可能將好好的苗子給養廢了,但養成熟放入戰場后,因為體格已成,再喂些粗料雖會影響體力,但卻不會傷及根本了。
其實這跟養孩子的道理差不多。
孩子長身體的時候,長輩一般都會給予他最優良的食材,以達到營養均衡,這樣孩子才能夠長大個且健碩,但成年之后在吃的方面就不那么講究,幾頓不吃好的也不會有特別大的問題。
道理就是,一個四歲的孩子,你精心養育他就會長得高,但一個四十歲的人,你就是給他喝云南白藥,他還那副鳥樣……
人工養馬的方式不劃算,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占據天然牧場!而且光是有天然牧場還不行,最好還是高寒地域。
最適合的地方毫無疑問就是甘涼河套與河西地區,中原地區次之。
至于荊州和揚州的環境,能養很多家駒,但要是培育軍馬,就不太適合了。
益州的川馬和滇馬都是馱馬,不可騎乘,境內多山少草地,也不適合畜牧,但由于漢朝曾在越嶲、益州、犍郡多置苑養馬,所以在戰馬數量上多少能比荊州強一丟丟。
緊缺的馬軍,就是眼下荊益聯軍最大的短板。
由于是以水路為主,這一路上劉琦倒是少遭了不少罪,至少比長時間騎馬將大腿里側磨的皮開肉綻要強許多。
一行軍馬順水路過了漢水,來到南陽郡與南郡的邊境后,再次安營駐扎。
就眼下的地界來講,其實離襄陽很近了,但劉琦卻并沒有提出邀請劉瑁和賈龍等人去襄陽。
畢竟劉表先前答應了要尊劉焉為盟主的。
現在兩軍會合了,劉表便絕口不再提此事。
劉瑁一路上也試探性的向劉琦詢問過,但劉琦只是裝傻充楞。
若真是把劉瑁引到襄陽去,萬一他當面詢問劉表此事,只怕劉表也不方便直接拒絕。
既如此,那相見莫如不見,大家在心中彼此默默祝福吧。
雖然劉表不打算與劉瑁、賈龍等人相見,但荊益聯軍屯扎于漢江邊境,劉表多少還是要客套一下的。
于是,他讓外甥張允代表他前來犒勞三軍。
劉表曾答應過劉琦,將張允從家鄉召來后,就安排在劉琦的麾下。
但張允在名義上畢竟是劉琦的表兄,若是到了南郡后,就直接被安排在劉琦的手底下,多少有些不是那么回事,畢竟他是沖著劉表才來荊州的。
于是劉表便讓張允以屬官的身份,在自己治下待了一段時間。
如今劉琦率兵北上,劉表正好借著‘臨逢大事,需兄弟同心上陣’的理由,將張允派過來給劉琦當幫手。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托县|
博野县|
黄龙县|
舞钢市|
磴口县|
青河县|
瑞丽市|
时尚|
洛隆县|
石首市|
紫云|
德安县|
榆中县|
泸溪县|
灵丘县|
南丰县|
平凉市|
蓝田县|
同仁县|
青铜峡市|
镇赉县|
金门县|
南阳市|
隆昌县|
讷河市|
宁陵县|
龙游县|
铅山县|
三原县|
通山县|
偃师市|
南平市|
精河县|
乐昌市|
马鞍山市|
汶上县|
镇江市|
东光县|
浦北县|
鲁山县|
呼图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