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上雒的七千兵將終于從襄陽出發了,臨行之前,劉表親自前來送行,對劉琦千叮嚀萬囑咐后,便目送他離開。 旌旗招展,兵馬戰車依照三人的一排長隊,緩緩的向著東方而去。 直到所有兵將都消失在眼簾,但劉表依舊是站在原地,直勾勾的看著遠處涌動的煙塵,眼神中滿滿的都是期盼與惦念。 老夫的兒子……長大了。 …… 按照計劃,兩軍會和后,便將共同北上,通過南郡前往雒陽。 按道理來說,益州軍出了蜀中來荊州,本應先至襄陽拜會劉表,然后再行征伐。 而且荊州軍若是在襄陽附近等待益州軍會盟,然后在一同行南陽上雒,其實距離是比較近的,而荊州軍前往秭歸,說白了是白繞了一大段遠路,在與益州軍會和后,他們還是要重新返回襄陽轄境進入南陽郡。 但讓五千益州兵深入南郡而不加以監視,這對于劉表來說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別說他本就對劉焉印象不佳,就算是對方是他所認可的劉虞,劉表也不會在讓對方隨意的進入己方轄境。 名義上是兩軍會和,實際上不過是讓劉琦去監視益州軍而已。 另外,誰知道領兵的賈龍在見到劉表之后,會不會向他詢問關于讓誰盟主的問題? 畢竟劉表現在是打算跟劉焉虛與委蛇,真要是當面被問,劉表強行扯謊也有些不太好看,有失一方之首的身份。 畢竟,劉表是個愛惜羽毛之人。 既然見面會有這么多弊端,那干脆就不要見了,在秭歸合兵直接上雒便是。 …… 荊州軍抵達秭歸縣侯,益州軍還沒有抵達。 乘著這個空檔,劉琦和各部司馬軍侯開始研究兩軍會合后進兵路線的問題。 從秭歸北上往雒陽走,大致有兩個方向可以選擇,要么是直接北上,走興山一路直入新城,行入上庸地界,但這樣說不定會牽動屯兵在漢中的蘇固。 蘇固目下與劉焉是敵對態勢,他很有可能會出動兵馬對劉焉予以騷擾,但蘇固實力不強,就算是出兵也戰不過荊州軍和益州軍聯手。 但麻煩的是后續,這里的補給路線相對較長。 而另一條路,就是相對正統的道路,就是從秭歸折返回南郡地界,順水路回襄陽附近,過漢水奔入南鄉,通過南陽郡進入河南與司隸的交界處。 路程近,補給線短,且道路平坦適合進軍,是最理想的進步路線。 但卻有一個大麻煩。 眼下的南陽郡名義上是屬于荊州,但實際上是袁術的地盤。 對于荊州劉氏來說,袁術目前算是一個大佬級的存在,實力太過雄厚,若是要與他產生沖突……結果很有可能就是損失慘重。 第(1/3)頁